中國改革報:“微改造”讓老舊小區“逆生長”
時間:2020-08-06
來源:中國改革報8月5日03版
安徽桐城市57個老舊小區今年全部開工改造,開工率100%,目前已完成11個
(潘月琴 陶鑫)“今年家里再也沒有積水了,我們在這里住了40多年,終于找到小區‘年輕’時的模樣了。”家住安徽桐城市文昌街道西苑社區的居民張爹爹一邊在新修好的樓宇間“健身步道”上大步流星地走著,一邊喜悅地說著。
近年來,桐城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聚焦老舊小區“痛點”,動員各方力量助力老舊小區“大變身”,使老小區重新煥發出青春活力。
走心:“高齡”小區華麗轉身
西苑新村位于文城西路右側,出入口較多,以前看到最多的就是早點攤、賣菜小販,把原本就不寬敞的進出口堵得水泄不通,雜亂無章。如今,只見一條條寬敞整潔的馬路,一座座被雨洗刷過的樓宇,一排排灑下綠蔭的樟樹,一幅幅會說話的公益文化墻……路人走過這里都不禁多看兩眼。
“改造之前,一到梅雨季節,房屋滲水年年愁壞人,加上路燈夜里不亮,路面不平,道路破損,綠化少,土地裸露在外,環境很差?,F如今,老樓房裹上了‘棉衣’、換上了‘新裝’,裸露的土地進行了綠化改造,樓間空地成為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地方。住了這么多年,現在的小區才是我們想要的樣子,大家都比較滿意。”小區居民李大姐說,現在晚上經常出來在小區轉轉,感覺生活很愜意。
暖心:小區有了物業“管家”
隨著老舊小區的改造提升縱深推進,小區環境煥然一新。但老舊小區長期物業管理缺失,很可能出現“曇花一現”的局面,居民對此無不擔心。
“以前小區臭水四溢,草長一人高。自從社區引進了物業公司,小區干凈了,停車也方便了,有了監控,住著更放心了!”小區居民曹女士高興地說。
為提升小區管理水平,文昌街道按照“政府主導、屬地管理、市場運作、試點先行、共同參與”的總體思路,通過社區物業管理辦公室召開多次業主委員會會議,廣泛征求居民意見,最終達成一致,引進專業化物業公司給小區當“管家”。
“目前正在前期服務階段,居民們滿意后再以‘質價相符’標準收取管理費。”首次進駐老舊小區的永健物業管理公司經理說,入駐小區4個月來,公司對小區進行整體規劃,清運樓道垃圾、安裝路燈和監控、規劃停車位、美化便道牙,小區環境有了很大改觀。
“由于創建需要,以前我們經常突擊清理小區衛生,可是沒過幾天又恢復原樣,治標不治本。現在引進科學化管理,無物業小區環境從短期整潔變成長效整潔,安全管理也越來越到位。我們社區將總結整治管理經驗,提升轄區所有無物業小區的管理水平,促進整個社區的文明創建水平再上新臺階。”西苑社區黨總支書記焦晨說。
貼心:“私人訂制”基礎設施
“都是按照我們的想法改的,原來不順心的地方都改了,停車場、晾曬區、健身器材樣樣齊全。如今每天在小區里活動,看著干凈整潔的家園,心里都是敞亮的。”周大叔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焦晨介紹說,小區改造前,社區就改造方案向居民充分征求了意見,大家同意并簽字后形成了最終的改造方案。
對于二三十年以上房齡的老房子,傳統“穿衣戴帽”的改造方式難以滿足居民需求。老舊小區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文昌街道因地制宜、精準把脈,不搞“一刀切”。經過反復征詢、論證,街道準確掌握老舊小區改造的重點難點,建立“問題菜單”,實行“私人訂制”,改什么、怎么改由小區居民說了算。把以前無人問津的門球場分段隔開,一邊改造成娛樂休閑區,一邊改造成劃線規范的停車場,周圍用不銹鋼制作成晾曬架,將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集中到改善方案中,把對居民的承諾變為現實。
據桐城市住房保障和改革辦公室負責人章松苗介紹,包括西苑新村在內的桐城市57個城鎮老舊小區今年已全部開工改造,開工率100%,目前已完成1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