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鳥”成“鳳”是“騰籠換鳥”的唯一初衷
時間:2021-09-01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騰籠換鳥”旨在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土地等稀缺要素資源的利用率,政府借助一系列的政策手段把區域內低附加值企業轉移出去,再把高附加值的企業尤其是技術密集型企業轉移進來。因此,“騰籠換鳥”并不是簡單地搬遷企業,或者把低附加值企業趕走,而是要“助鳥成鳳”,為企業高質量發展騰出空間,原有產業或企業通過鳳凰涅槃,生成生產效率更高、科技含量更高的新產業體系,實現產業(企業)就地升級。
對桐城而言,在“騰籠換鳥”的同時,還要“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我們要借助兩大園區的產業集聚及區位優勢,大力開展“雙招雙引”;要加大園區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積極建設標準化廠房,強化對入園企業政策、資金上的扶持,優化手續辦理、水電用工等方面的服務,不斷挖掘園區發展潛力,通過“筑巢引鳳”,為企業發展、產業升級營造良好環境。
“騰籠換鳥”的核心任務在于推動產業升級。目前,我市各工業園區的產業優勢主要體現在布局的集聚和規模的積累等方面,但在技術實力、生產方式、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產品處于中低端,產業鏈處于低附加值領域。為此,“騰籠換鳥”若不能實現產品或產業鏈的升級,引入的新產業遲早面臨“二次轉移”的命運。如何實現產品或產業鏈升級?主體還在于企業家,而政府的主要責任在于建好平臺、創優環境、轉變職能。因此,我們要慎重界定轉移入園的產業目錄。雖然部分行業屬于傳統產業,但其產品具有高附加值且在中高端市場占據一定市場份額,不能因其行業的屬性而限制該行業的發展。其次,對產業轉型升級,我們應當有耐心。無論是改造升級傳統產業還是培育發展新興產業,都需要時間和空間,若在政策上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可能會擠走很多潛在的產業革新或成長型優質企業。
“騰籠換鳥”的目標企業應當是實體企業,而不是所謂的服務經濟、金融經濟或總部經濟,要通過實體經濟穩定發展實現真正的產業升級轉型,助“鳥”成“鳳”。當前,隨著全球宏觀經濟的不穩定,實體企業面臨較大經營壓力,制造企業尤其中小型制造企業發展舉步維艱,如果“騰籠換鳥”力度和節奏過快過猛,勢必會造成部分產業資本和人員的外流。為此,在“騰籠換鳥”過程中,要以穩中求“轉”為總基調,做好中小企業扶持工作,加強行業景氣和風險監控,完善產業退出預警機制,避免引發區域經濟的大波動。
從長遠來看,桐城的環境容量和資源要素尤其土地資源將長期處于稀缺狀態,并不會因企業轉移、產業轉型而得到緩解。我們要把環境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作為產業轉型升級最基本的支點,通過“騰籠換鳥”構建起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產業體系。在用地方面,要搭建起建設用地市場化配置機制,做好產權分配、土地定價和交易,以提高土地總體收益;在環境保護方面,無論是何種產業轉移還是產業升級改造,都要滿足環保要求,強化環境約束力。
“騰籠換鳥”事關產業更替,必須遵循市場規律,不能以行政強制性手段替代市場的選擇。在“騰籠”轉出產業方面,外部力量的介入打破已有相對穩定的產業鏈條,引發產業流失;從“換鳥”引入產業方面,引入的新產業可能因其基礎配套不完善而產生“換鳥”失敗。為此,“騰籠換鳥”需要遵循以市場調節為主、行政手段為輔,且行政調節手段須限定于能促進市場經濟規律的有效發揮。
推進 “騰籠換鳥”,還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大力提升產業工人的能力素質,強化職業教育,鼓勵企業提升員工技術水平,以人力資源優勢吸引外來高附加值、知識密集型企業來桐興業。二是扶持、鼓勵區域內配套企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產品配套能力,促進“以商引商”,強壯產業鏈。三是留住本土高新技術企業,鼓勵優質企業提升企業品牌、強強聯合,增強對外部高新企業的吸引力度,從而放大本土優勢產業的集群效應,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施勁松 章代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