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優等生” 跑出呂亭發展“加速度”
——嘉興之行的感悟
時間:2021-09-22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9月初,我們赴浙江嘉興招商,短短幾天行程,我們與南湖新區(東柵街道)締結為友好鄉鎮,走訪了上屆黨委政府締結的友好鄉鎮——余新鎮,同時參觀了著名的聞泰通訊科技有限公司、呂亭招商引資企業嘉善縣瑞慶運動休閑用品有限公司,可謂收獲滿滿。這一路所行所見,我深感呂亭發展與嘉興市相關鎮、街道所存在的差距,所思所感所悟甚多,作文以記之,并期待呂亭鎮上下對標“優等生”,跑出發展“加速度”。
友好鄉鎮——南湖新區(東柵街道)與余新鎮概況
南湖新區(東柵街道)隸屬嘉興市南湖區,位于嘉興市城市東南區域。區域面積 11.86平方公里,下轄 11個社區,轄區總人口 11.98萬人,戶籍人口 5.8萬人。作為嘉興市城市“東進南移”的核心區域,南湖新區(東柵街道)緊緊圍繞嘉興城市副中心的發展定位,以打造“文化休閑之城、創新活力之區、宜居宜業之地”為目標,實施產業興城、產城融合的“雙輪驅動”戰略。2020年,南湖新區(東柵街道)實現財政收入22.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 31.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 3308萬美元,先后榮膺“中國十大文化休閑基地”“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街道”“兩美浙江特色體驗地”等稱號。
余新鎮總面積47.78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5個社區,戶籍人口2.9萬余人,外來人口3.2萬余人。近年來,余新鎮堅持發展農業產業新業態,積極培育智能家居、裝備制造等新型主導產業,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形成高能級產業生態園余新板塊;以“產城融合示范區”為發展定位,不斷健全基層公共服務體系;深度融合發展一、二、三產,以規劃引領,全面推進接軌上海,承接產業轉移,不斷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后勁,加快樓宇經濟發展。2020年,該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46億元、規上工業總值76.3億元、財政總收入77151萬元。全鎮擁有各類企業1400余家,規上企業總數達89家,擁有億元企業19家,先后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國家園林城鎮、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鄉鎮等20多項國家級、省級榮譽。
南湖新區及余新鎮的發展之道
一、“南湖速度”下的產業新城
近年來,南湖新區堅持新興產業培育與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并重,通過平臺提升、完善配套、產業集聚,重點打造了三大城市經濟功能區:電商(文創)產業園、南湖 CBD、南湖基金小鎮,同時進一步提升城市經濟傳統產業,實現南湖新區的高質量發展。
文創電商產業釋放疊加效應。在南湖新區的幾大支柱產業當中,文創產業和電商產業攜手成為支撐該地經濟飛速躍升的主要力量。據南湖新區(東柵街道)黨工委書記何珊瑚介紹,由于看好文創前景,當地區委、政府對重點文創企業進行大力扶持,促進了產業快速發展和產業集聚。電商主體規范化發展,基本采取公司注冊、跟大平臺交割的模式,要求電商企業開票納稅,該地電商文創園每年的稅收達上億元,且當地的廣告公司、傳媒公司及規劃設計院等每年的稅收也十分可觀,“電商+文創”已成為南湖新區經濟加速增長的助推器。
基金特色小鎮的“南湖樣板”。南湖基金小鎮規劃占地約2.04平方公里,是浙江省首批省級金融創新示范區和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單位,是國內首個實體基金集聚地、3A級景區。經過當地多年的培育和創建,南湖基金小鎮一躍成為浙江省資本密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更在全國金融界打響了自己的品牌。近年來,南湖基金小鎮瞄準百億基金、外資基金,主動出擊招大引強,全面撬動產業升級。目前,已累計引進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超 8000家,認繳規模達1.87萬億元,實繳規模 5224億元,累計稅收53億元。小鎮成立線下融資服務專業隊,累計服務本地企業 200多家,幫助安排約談投資方195家,累計已完成165億元的融資。南湖基金小鎮榮獲“中國十佳基金小鎮”“中國最具影響力基金小鎮 TOP5”“熱門基金小鎮 TOP1”等稱號。
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南湖CBD是南湖新區發展樓宇經濟的重要平臺,也是嘉興樓宇經濟的高地。在南湖CBD內,隨著服務配套功能的不斷完善,樓宇經濟效益日益凸顯。現南湖CBD內擁有稅收超千萬樓宇7幢,其中稅收超億元樓宇2幢。在電商文創、金融、樓宇經濟等新興產業發展中,嘉興汽車商貿園、國際電氣城等一批優質專業市場也在加速崛起。嘉興汽車商貿園位于基金小鎮旁邊,引進了各種品牌汽車4S店,形成了完善的汽車市場全產業鏈,成為該地新的經濟增長點。
走在加速發展的前列,南湖新區以清晰的定位、獨特的優勢謀劃著自身長遠發展。該地著力優化產業布局,目前已無農業產業,僅剩的4家工業企業正在積極對接,移至別地發展。整體來看,南湖新區三產服務業已占南湖新區稅收的90%以上,讓人嘆為觀止。
二、“余新速度”下的個性化發展
作為高鐵新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余新鎮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開啟產城融合發展新局面。在與余新鎮負責人的座談交流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余新鎮在提高融資能力、落實好各項資源要素保障和打造未來社區方面作出的努力。
國資公司的市場化探索。近年來,余新鎮積極打造融資平臺,并進行市場化融資探索。余新鎮擁有自己的國有投資公司,據介紹,當地的國資公司去年發債12億元,今年發債5億元,多用于余新鎮的城市建設和舊房改造拆遷工程。公司債券的成功發行不僅打通了該地國有投資公司的直接融資渠道、降低了融資成本,還部分緩解了余新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的資金壓力,為區域重點項目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持。
“未來社區”乘風起航。余新鎮漁里未來社區是浙江省第二批未來社區試點創建項目。在高標準規劃建設過程中,房屋征收是擺在眼前的首要難題,而余新鎮創新方法,破解難題,令人嘆服。該地征遷采用貨幣化安置手段,收購價格略高于市場價格,讓群眾有充足的資金去購置新房,因此拆遷方案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支持。同時,該地聘請第三方專業公司及全鎮在職在編干部分片區、分組統籌開展漁里社區收購簽約工作,提高了拆建速度。據了解,目前該社區300畝的拆遷征地改造均為余新鎮自主完成,在上交40%左右的土地款后,剩余資金由鎮級支配。而當地的土地已經拍到每畝1000多萬元。為推動高質量開發,該地城投與萬達合作,房源一經推出便秒殺售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承載城市發展新戰略的使命和夢想,南湖新區成為嘉興市強勢崛起的新城。而余新鎮坐落于市區邊角,統籌城鄉發展,正在加速“轉型蝶變”。兩地各有特色、各有亮點,給了我們太多的啟發。
一是規劃先行,行動迅速。城市建設,規劃先行。從整體來看,南湖新區呈現倒U型結構,中間的一橫為商務商貿集群區,政府、學校、住宅與樓宇CBD集中于此;兩豎一邊為電商文創園,一邊為汽車商貿園和基金小鎮。而余新鎮是較集中的塊狀區域,分左中右三塊,最左邊為一產——現代農業產業融合區,中間狹長的地帶為二產——現代工業產業園,最右邊的為三產——高品質商貿服務業集聚區。兩地均規劃到位,特色鮮明。因此,我們要著眼長遠,著眼于城鄉發展布局和未來發展方向,加強全域統籌規劃,從高度、廣度和深度、精細度上不斷完善,切實提升城鄉規劃的主動性、預見性、前瞻性,充分發揮城鄉規劃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導向性和引領性作用,不斷適應城鄉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
二是創新思路,勇立潮頭。面對招商引資壓力,南湖新區創新思路,將招商單獨從街道經發辦獨立出來,變更為經發局和招商局,最大程度發揮招商部門的職能作用。同時充分發揮招商專干靈活機動作用,每月外派20天左右進行招商。為破解融資渠道單一、資金壓力較大的難題,余新鎮勇立潮頭,不斷提高融資能力,以加快國有公司市場化轉型為抓手,進一步提高國有資本運行效率,在南湖區國資委的大力支持下,余新鎮現有11家國資公司在融資運作,公司發債根據鄉鎮發展需要靈活設定,切實增強了國企活力,為余新鎮城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因此,思想觀念必須要跟上發展形勢的需要,我們要學會和善于從政策中找機遇、從機遇中找政策,牢牢樹立開放思維、創新思維,不斷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培養一支會發展、能發展的干部隊伍;要從體制機制上著手,在爭取支持的前提下,優化思路和目標,推動工作目標具體化、措施化和項目化,從而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是方法靈活,久久為功。招標預算靈活。在嘉興市政府的平臺進行工程招標,會將預算先砍掉25%進行招標,在工程審計以后,再將審計降15%。安置房建設靈活。余新鎮實行貨幣化安置的政策,鎮區不允許安置,貨幣化以后讓群眾自行購房,在滿足群眾需求的前提下,大大推動了該地房地產業的發展。而在可以安置的偏遠村,當地按照人口確定安置面積:1-3人是90平米,4人及以上110平米,最多也不超過110平米。整個南湖區這樣的安置政策已執行了十年,可見其有效及穩定性。至于樓棟層高,則沒有明確標準,各地均有不同。余新鎮規定只能建設兩層,而嘉善縣農村都是四層的小別墅。由此可見,思想上率先破冰,行動上才能突圍。在推進整體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樹立“上下一盤棋”的大局意識,更要有結合實際、突出特色、細化落實、久久為功的堅持。
四是人才為要,方可有為。在嘉興這座城市里,人才與城市互相成就、共同成長、深度融合。短短幾天里,通過與若干桐城籍創業者會面,我深刻感受到當地對各路人才的重視之心、誠摯之心。這些桐城籍創業者,有當地大學學院的院長、有中醫院的醫生、有高中的校長還有專職改造老舊房屋的建筑商等。我們參觀的瑞慶運動休閑用品有限公司和聞泰通訊科技有限公司,雖在體量和發展方向上有所不同,但是招引的工人來自全國各地。瑞慶公司的100名員工多來自云貴川,年齡多在50多歲,均是第三方公司招來的。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他們扎根嘉興、融于嘉興,共同繪就了一幅嘉興高質量發展的藍圖。人才對于城市,就好比氣血之于軀體,匯聚的人越多,城市就越興旺,而不論是哪行哪業,都需要各類人才的支撐,唯有學習嘉興,打好人才“政策牌”“感情牌”“文化牌”“服務牌”,才能把引才、育才、助才、成才、留才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地聯系起來,才能推動人才發展和城市發展同頻共振,“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在文化底蘊深厚的文都桐城,我們更要以廣闊的視野、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來廣泛吸納人才、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選拔人才、使用人才。
這次嘉興之行,讓我們看到:差距就是努力的方向,壓力就是前進的動力!此次開拓思路、取長補短之行,雖然畫上了句號,卻為呂亭厚積薄發、奮力趕超打下了堅實基礎。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呂亭也將插上騰飛的翅膀! (呂亭鎮黨委書記 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