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各項民政民生工作有序推進
時間:2021-12-02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為發揮民政托底線、救急難、保民生的兜底保障作用,我市始終牢記國之大者,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各項民政民生工作有序推進。
堅定為民愛民,對困難群眾的保障用心用情。近年來,我市建立健全動態管理機制,完善失能特困護理補貼制度,探索實施特困人員住院護理保險機制,全面推進分散特困供養人員簽訂日常照料協議,確保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扶盡扶”。今年,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為658元/月/人、680元/月/人,分別比2016年增長59%、127%,困難群眾家庭年收入水平較往年有較大提升;全市共有城鄉低保16565人,特困供養人員4141人,已累計實發社會救助專項資金1.13億元,其中發放城鄉低保資金7783.44萬元,特困供養資金3090.24萬元,失能特困人員護理補貼223.53萬元。
堅定老有所養,養老產業發展提質提檔。著眼建設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推進養老事業產業同步發展。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全市建成社會養老床位7093張,每千名老人擁有社會養老床位約50張;全市建成養老機構27家,其中民辦機構床位3903張,占比55%。全市1個養老機構成為全省首批養醫結合示范點,15家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12家與醫療機構合作,簽訂合作協議。另外,全面開展養老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推進養老機構公建民營改革,全市9家機構實行公建民營,7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實行社會化管理,文昌街道家和尊養老年養護中心被列入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點。同時委托家和尊養護理培訓中心進行護理員培訓,已培育102名護理人員,著力提升護理水平。全市享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老人2498人,占低收入老年人口55.6%。
堅定弱有所扶,特殊困難群眾保護有力有效。完善制度機制,加強對特殊困難群眾關愛保護,增強服務能力,不斷實現兒童福利服務保障由特定群體向更多兒童拓展,服務內容由保障基本生活向促進健康成長延伸。今年10月,由市委市政府組織領導、民政牽頭,成立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建成未成年保護中心。全市所有鎮(街)已全部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配齊兒童督導員,226個村(居)配齊兒童主任。(方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