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欄目 > 推進“雙招雙引” 加快進軍全省“十強”
桐城:“畝均論英雄”改革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松綁賦能”
時間:2021-12-02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安徽百世佳包裝公司智慧瓶蓋科技園項目生產區一角。
日前,安徽百世佳包裝公司投資建設的智慧瓶蓋科技園項目,正在原榮江包裝公司66畝的沉寂廠區上拔節生長。該項目將于2023年全部建成投產,年產值將近5億元。桐城市正在推行“畝均論英雄”改革,加快了低效或閑置工業地產“起死回生”,也為優質企業擴容、優勢項目落地解決了“無處容身”的煩惱,同時倒逼工業企業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近年來,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一批像榮江包裝公司一樣的企業在優勝劣汰中敗下陣來,停產倒閉,廠房廠區閑置。同時,因資源要素特別是土地、綠色能源供給不足,一批優勢項目因“無地供”被捆住手腳,錯失發展良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需的核心要素供給矛盾進一步凸顯。破局解困,加快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桐城市委、市政府最為關切的焦點問題。
解決粗放發展帶來的“有量無質”,必須改革工業企業評價機制。我市在深入考察江浙及馬鞍山等地的經驗做法后,結合桐城實際,于今年4月在安慶地區率先啟動“畝均論英雄”改革,成立以市長為組長、多部門協調配合的改革工作專班,出臺《桐城市工業企業績效綜合評價實施意見》。該《意見》的實施,標志著桐城市正式摒棄以GDP為主的粗放型工業經濟評價體系,轉而采用以畝均效益為核心,結合智能、綠色、品牌、研發等關鍵指標體系,綜合評價企業的發展質量與前景;強化評價結果運用,實行激勵和倒逼機制,引導工業企業樹立“以畝均論英雄、以效益評好漢”的發展理念,推動資源要素向優質高效企業和項目集中,倒逼低端低效企業轉型發展或“退(騰)位讓賢”,為優質項目落地、優質企業擴容保障要素供給,推動全市工業轉型升級和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圖為北京恒達交安公司生產車間一角。
在“畝均論英雄”改革牽引下,桐城市相繼出臺了《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實施“騰籠換鳥”工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一手抓企業科技創新,支持企業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抓技改、抓研發、上項目,自主提升發展質量;一手推動低效或閑置工業用地的“二次開發”,鼓勵優勢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掛牌競購、租賃流轉等方式,及時上馬新項目,加快轉型升級。目前,我市先后依法收回位于桐城經開區的安徽中韓凈化設備公司的23.5畝土地、已破產的安徽百鑫再生資源公司的63.5畝土地,規范流轉沃特瑪雙創產業園的227.4畝土地,收購重組了白兔湖動力公司的167.2畝土地,為新招商落戶項目留足發展空間。北京恒達交安公司通過掛牌取得金神鎮6000平方米閑置廠房所有權和35畝土地使用權,上馬的項目已于今年8月初正式投產,當年稅收可達300萬元以上。
截至目前,全市已盤活低效工業用地495畝,盤活了16家“關停并轉”企業的土地、廠房,按照省級以上開發區“標準地”的標準予以整理后,已出讓“標準地”6宗、面積375畝,為優質企業和優勢項目騰出了發展空間,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畝均論英雄”改革,為桐城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能。目前,桐城已建成7個省產業集群專業鎮、1個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1至10月份,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累計242億,同比增幅34.4%;綠色包裝產業累計實現產值220.9億元,同比增長22.4%;機電裝備產業累計實現產值132.4億元,增幅39.8%。桐城入選安徽省縣域發展活力競爭力十強市(縣)、縣域投資環境競爭力十強市(縣)。 (汪向飛 葉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