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桐城榮膺“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市”
時間:2021-12-16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12月15日,平安中國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平安中國建設140個先進集體、129名先進個人受到表彰,授牌命名60個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和160個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授予73個市縣“長安杯”。其中,桐城市被授牌命名為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市。
圖為桐城市獲得的獎牌。
創新“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 強化基層治理 共促社會和諧
桐城持續探索“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構建起以“謙和禮讓、知進退、和為貴”為基本精神,以“源頭治理、多元共治、和諧共享”為主要體系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連續12年躋身安徽省平安縣行列,先后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區。獲得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時任中央綜治辦主任陳訓秋的高度肯定,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媒體深度報道。列入中政委全國基層社會治理創新100例、中央改革辦2021中國改革年度案例。
禮讓和事育民風
圖為六尺巷景區一角。
圖為群眾在“積分超市”兌換積分。
緊扣六尺巷典故,建設六尺巷景區,傳唱《六尺巷》歌曲,營造桐城人人會講六尺巷故事、處處彰顯六尺巷文化的社會氛圍。將六尺巷精神融入自治、法治、德治之中,健全“一約四會”,引導、規范群眾行為。推行治理積分制,將積分結果與享受政策相掛鉤,從源頭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近年來,全市各類矛盾糾紛逐年減少,2020年較2017年減少2376件,減幅達41.5%,向善向上的社會氛圍愈發濃厚。
村民說事暢民意
圖為葛灣村村民說事會現場。
深入踐行群眾路線,推行“村民說事”制度。組織“五老”成立村民說事會,通過“說、商、辦、評”四步法,理清群眾關切的民生、發展大事和鄰里、家庭糾紛的小事,通過宣講六尺巷“知進退、和為貴”的理念,推動大事小事“事心”雙解,近年來,先后召開村民說事會1200多場次,化解矛盾糾紛240余件,為群眾辦實事好事800余件,激發了村民參與基層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振興的主動性創造性。
多元解事化民憂
圖為六尺巷調解室一角。
把六尺巷精神融入矛盾調解全過程,運用“六尺巷調解工作法”,通過“聽、辨、勸、借、讓、和”六步操作規程,鼓勵爭議雙方對標先賢互諒互讓,實現握手言和。充分發揮市鎮村三級綜治中心、六尺巷調解室功能,構建起“一網格、五調解、六中心、百組織、千調員”的六尺巷“大調解”機制。建設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打造矛盾糾紛的“終點站”。近年來,運用“六尺巷調解工作法”成功調處矛盾糾紛6300余件。
網格管事惠民生
圖為市區網格電子顯示屏。
圖為社區網格員走訪群眾。
在全市劃分310個責任網格,確定專職網格員負責信息采集、網格巡查、社區協管、民意聯絡等工作。聘用7258名“單元長”“聯防長”,落實“黨組織+網格長+政法干警+單元長”的全科網格治理模式,確保重點人群、風險隱患管控無死角。建成“文都e家”社會治理平臺,建立“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將城管、住建等14個部門納入“大聯勤”范圍。整合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門的數據信息32萬余條,對城區“人、地、事、物、情、組織”六大要素實行可視化和動態管理。平臺上線以來,累計上報群眾需求事項13萬件,惠民實事辦結率達99.3%。
群力防事鑄民安
圖為社會治安視頻監控指揮平臺。
線上推動“雪亮+平安鄉村”升級版建設,聚焦交通復雜路段、治安薄弱部位、人員密集場所等,在農村布局1.4萬余路視頻監控點位,做到了重點區域全覆蓋。線下強化群防群治、聯防聯控,組織社區黨員、平安志愿者、商戶等成立“文都義警”隊伍,對商業街區、校園周邊、交通樞紐、公園廣場、住宅小區五類防控區域,分時段常態開展巡邏防控,構筑起“75萬人民創平安、桐城處處有人防”的堅實防線。
圖為“文都義警”隊員和公安民警在街頭巡邏。
平安是老百姓亙古不變的期盼,也是最基本的民生需要!桐城將不斷織密筑牢安全防護網,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更可持續、更有保障?。ㄔ猓?/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