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場監管局: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時間:2021-12-24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今年來,市市場監管部門以加強信用監管為基礎,建立健全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全鏈條閉環監管,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不斷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截至10月,注冊登記私營企業16618戶,同比增長16.80%;每萬人擁有私營企業數279.76個,同比增長16.81%。
精準描繪企業“畫像”。按照“管行業就要管信用、管業務就要管信用”的要求,及時、完整、準確歸集產生的各類企業信息,歸集市場主體的注冊登記、許可審批、年度報告、行政處罰、抽查結果、經營異常狀態等信息,形成企業信用精準“畫像”。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將其構成市場監管的信息庫、問題源與晴雨表,促進企業自律、促進社會監督、促進事中事后監管,為科學研判和決策提供數據支撐。2021年度,我市共有52777戶市場主體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進行了電子化年報和公示。
科學運用事中“掃描”。將原來的“巡查制”改革為“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制,依據企業的信用信息開展分類監管機制和監管措施,對失信和嚴重失信企業加大抽查頻次,重點抽查風險較高、投訴舉報多、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有嚴重違法記錄的市場主體,全年開展信用風險差異化抽查任務數127個,占總抽查任務數比重達到81.4%。推行以隨機抽取被檢查對象、隨機選派檢查人員的“雙隨機”機制,使廣大市場主體不為“隨意執法”所擾,達到“守法企業無事不擾、違法企業利劍高懸”的雙重效果。同時,及時向社會公布抽查及處理結果,與社會信用體系相銜接。2021年度,25家單位共同制定了 156個市場監管領域抽查計劃,其中部門聯合抽查計劃 55個,共檢查 1817戶企業,在抽查任務完成后20個工作日內將抽查結果100%上傳公示到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2021年度,轄區內整體抽查企業比例達到9.9%。
完善事后環節“聯懲”。對違法市場主體加大行政處罰和信用約束力度,依法實施吊銷營業執照、吊銷撤銷許可證、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黑名單等懲戒措施,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按照《失信企業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的規定,將經營異常名錄信息、法定代表人任職資格限制等失信信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送至各部門。今年,全年歸集公示行政處罰信息298條、行政許可信息1108條、聯合懲戒信息524條、“雙隨機、一公開”檢查結果信息1817條、市場主體經營異常狀態信息2796條、市場主體嚴重違法失信信息1380條。
信用修復機制“洗臉”。鼓勵失信主體改過自新,引導社會公眾誠實守信機制。除了對國家安全、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危害后果的嚴重違法失信行為不能申請信用修復外,統籌將其他違法失信行為納入信用修復范圍,公開信用修復流程、信用修復條件,既達到信用懲戒的目的,又給失信主體留下必要的容錯空間。今年,對符合信用修復的852家市場主體移出經營異常名錄或者恢復個體工商戶異常記載狀態、將30家企業移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為11家符合法律規定的企業辦理提前結束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行政處罰信息公示。
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以信用監管為基礎、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的新型監管模式,推進跨部門聯合監管和非現場監管,有效提高市場監管能力和市場監管體系現代化。(齊傳俊 許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