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在狀態”成為“新常態”
——“干部新狀態”學習體會
時間:2021-12-28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正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即將開啟。作為黨員干部,要時刻做到提狀態、立標桿、鼓勁頭、強本領、實作風,讓行動始終“在狀態”成為工作“新常態”。
“在狀態”需要我們每個人胸中飽含墨水。只有胸中飽含墨水,才能讓“在狀態”成為可能。正所謂“繩短難以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事業要取得成功,僅靠熱情和理想當然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過硬的能力和本領。因此在工作中,我們要按照“需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不斷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驗,時刻保持本領的恐慌感和學習的緊迫感,不斷加強自身的短板建設,讓學習成為常抓不懈的任務,拿出時不待我、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做到干中學、學中干,學以致用,以用促學,在學習和實踐的融會貫通中做到知行合一,以此來提升自己的本領。
“在狀態”需要我們每個人眼中飽含淚水。只有眼中常含淚水,才能讓“在狀態”長久保持。“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句詩就是告訴我們對于群眾要飽含深情,對于父母同事要心懷感恩之情。因為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都不是一個人在單槍匹馬地奮斗,而是有無數個人在背后形成一股力,默默地助推著我們前行,特別是在我們陷入困境跌倒的時候,總會有人伸出援手幫助我渡過難關,不管是親朋好友、良師益友還是陌生人,一個微笑一個點頭,甚至是一句鼓勵的話,都會給我們動力,讓我們不斷前行。所以說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身懷感恩之情,并且感恩于心。
“在狀態”需要我們每個人腿上沾滿泥水。只有腿上沾滿泥水,才能讓“在狀態”變為現實。基層是最大的課堂,群眾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做到問需于民、問政于民、問計于民,才能設身處地為群眾解決難事急事,才能讓政府的政策紅利一步步地得到貫徹落實。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無論是安徽好干部李夏,亦或是將青春定格在扶貧路上的黃文秀,他們都是用實干和堅守書寫了無愧的青春,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我們要時刻做到常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多做為民之事,善謀富民之策。
“在狀態”需要我們每個人臉上沾滿汗水。只有臉上沾滿汗水,才能讓“在狀態”得以展現。基層工作紛繁復雜,坎坷遍布,荊棘叢生,這就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吃苦耐勞,唯有此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唯有不怕苦、能吃苦、不叫苦的品質才能久久為功。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形勢下,面對鄉村振興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艱巨任務,每一名共產黨員都要時刻保持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斷將“四史”學習成果轉為實踐成效,讓“在狀態”真正成為“新常態”。(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琚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