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村:推進“三變” 退捕漁民轉“業”增收
時間:2022-02-18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護漁員夜間巡湖現場。
嬉子湖鎮漁業村是專業漁村,自長江“十年禁漁”實施以來,該村黨支部著眼長遠,充分發揮基層戰斗堡壘作用,與相關部門積極對接,落實禁捕退捕政策,在保障退捕漁民“當前生活質量不下降”的基礎上,引導退捕漁民學技術、轉崗位、再創業,發揮聰明才智穩“增收”,獻力鄉村振興。
保障到位,讓“捕魚者”變成“護魚者”。該村按照相關政策,做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為全村符合條件的290名村民,落實了桐城市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待遇,到齡人員每人每月可享受養老金200元;每年按照“3+8+9”安置補償標準,實行動態管理、“應補盡補”。2022年安置補償款90.4萬元均已打卡發放到位;在青壯年退捕漁民中選任巡湖護漁隊員,并組織村民參加常態化巡湖護漁,守護好一方生態。
引“智”到位,讓“養魚者”變成“水產業發展帶頭人”。受自然環境因素影響,該村集體水面養殖模式和品種單一,以散養為主,缺少技術支撐,經濟效益明顯滯后。針對這一情況,該村黨支部為本村水產養殖大戶牽線搭橋,引進江浙地區水產養殖能人,傳授先進技術,豐富水產養殖品種,發展立體養殖、混合養殖,實現“一水多用、一水多產”,使水產養殖大戶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帶頭人。
援崗到位,讓“無業者”變成“樂業者”。就業是民生之本,針對缺乏其他技能、“無業在家”的村民,該村黨支部聚合各方力量,幫助他們實現“轉崗再就業”。該村通過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引導一部分人自主創業;通過鄉賢帶動,提供或介紹合適崗位,幫助他們入園進廠實現再就業;對接當地企業或個體工商戶,實行“取料代工、計件付酬”,實現“在家就業”。目前,該村已為20余人牽線搭橋,幫助他們實現了穩定就業。(黃超 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