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海軍:何畈農業“兩強一增”的“領頭雁”
時間:2022-03-21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2021年夏,束海軍在田間指導合作社務工村民除草。
2021年,40歲的束海軍當選為大關鎮何畈村黨總支書記。任職以來,束海軍瞄準農業“兩強一增”行動計劃,結合何畈實際,提出“強農業興家業”發展目標,帶領全村干群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千方百計為民辦事、富民強村。
“土專家”創辦就業幫扶驛站為村民“充電”
“驚蟄過后,氣溫回升,雜草和害蟲的威脅不斷凸顯,我們要清溝理墑,增施蕾薹肥,防治病蟲害,從而提高油菜產量。”陽春三月,春耕春管正忙,束海軍利用禾興農機合作社就業幫扶驛站,適時開展農技培訓,向新型職業農民免費傳授油菜菌核病防治知識,為村民“充電”。
在農村工作,不懂農業怎么行。束海軍熱愛農業、善于學習,在進村任職之前,他是村里經驗豐富的種植大戶、遠近聞名的“土專家”。2016年進村任職后,束海軍便攜手周邊農戶36人,通過機械、土地、人力、技術等形式入股,成立了禾興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在全村范圍內無償推廣無人機植保作業,并為合作社成員及周邊農戶提供農作物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服務。
為幫助村里剩余勞動力再就業,2018年6月,束海軍在市人社部門的指導下,投資520多萬元,建設就業幫扶驛站,集技能培訓、就業社保、電子商務、金融保險等多功能于一體,每年免費培訓合作社社員和新型職業農民260人次,促成社員們生產經營能力和勞動致富本領的提升。當年,禾興農機合作社被省農廣校評為“農民田間學校”。
“田保姆”讓村民當起了“甩手掌柜”
何畈村位于大關鎮東南部,全村耕地面積4331畝,水田面積3262畝,山場面積271畝,屬典型的平畈村。村內無龍頭企業、無特色產業。束海軍深知:對于畈區村,村級發展必須圍繞“田”字做文章。如何提高農業產值,給村民帶來更多的收益,成為以束海軍為首的村兩委新一屆班子掛在心頭的“開門一件事”。
2021年以前,何畈村田地雖多,但僅有一半田地流轉出去,由大戶進行機械化種植,其他分散、未流轉出去的田地由村民自種自收,農業效益不高。面對此種境況,束海軍著手謀劃全村田地集中流轉,實行規模化種植、產業化服務、股份制經營。
說干就干,2021年,何畈村兩委牽頭把農民群眾組織起來,先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在群眾自愿的基礎上,500余戶2500畝田地入股合作社,農戶將農業生產的所有環節交由合作社托管,合作社提供“保姆式”服務,村民當起了“甩手掌柜”,村民放心外出就業。
合作社“挖寶”帶動農產品“不愁銷”
農業高效發展,單打獨斗可不行。在束海軍多次協商溝通下,桐城經開區建設投資集團終于同意與何畈村簽訂合約,以2500畝農田為載體,打造糧食生產基地,開發新品優質糧“野香優-油絲”,并為之注冊“茅草堰”商標上市銷售,提升了生態大米的附加值。何畈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及禾興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同時參與生態大米種植管理和銷售,所得利潤與經開區建設集團按股份分紅,從而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再與農戶分紅,助農增收,富民強村由此實現了互融并進。外出務工的村民回家后感慨:“現在村里田地的產出,比以前多得多。”
近日,何畈村黨總支又積極探索,聯合禾興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成立桐城市何畈供銷合作社有限公司,何畈供銷合作社以農資經營銷售為主,同時提供農村土特產品銷售、農村電子商務等多種服務,村干部化身“供銷貨郎”,農民可以通過村級供銷合作社解決農產品的銷路問題。
如今,何畈村新一屆兩委班子在束海軍的帶領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正向富民強村的目標砥礪前行。(胡圣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