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抓牢森林防火 守護綠水青山
【網絡中國節?清明】倡行“云祭祀”,讓清明更“清明”
時間:2022-04-01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春風送暖群芳綠,落英繽紛又清明。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是祭祀先烈先人的“大日子”。清明祭祀的方式,傳承著中國人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隨著清明臨近,群眾祭掃活動劇增,給當前的生態環保、疫情防控、森林防火帶來“額外的拖累”,倡行“云祭祀”, 讓清明更“清明”,日益顯得必要而緊迫。
倡行“云祭祀”首先要移風易俗,倡行厚養薄葬。“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后薄葬真乃賢兒”“祭而豐不如養之厚”,這些古訓都在倡導厚養薄葬,弘揚孝老敬親、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讓生者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才是真正的孝者、賢者、智者。各地各部門要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倡導厚養薄葬、從簡辦喪、節儉祭掃,不搞封建迷信,摒棄陳規陋習,反對奢靡治喪,引導廣大群眾以綠色、生態、環保的方式治喪祭祀,讓逝者欣慰、生者心安。
清明祭掃,重在心而不拘于形。清明祭祀禮儀繁多、形式各異,但其中的核心價值乃是中華民族對生命的熱愛和關懷。大家在緬懷先人的同時,也不能忘了這樣一個現實:時代的變遷和發展呼喚更文明環保的方式緬懷先人,文明、環保、健康的祭祀方式日益被廣大群眾接受并踐行。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的緊要時期,減少人員出行和聚集,杜絕火源上山入林,利用“互聯網+祭祀”,無疑是當下清明時節追懷先人、寄托哀思的最好方式。我們通過網上為先人獻花、點燭、祭拜、寄語留言等方式,足不出戶緬懷革命先烈和逝去的親人,守護好安寧清明的家園,就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就是對美好生活最樸素的守望。
“云祭祀”改變的是祭祀方式,不變的是對先烈的敬仰、對逝去親人的追懷,人人可行。一旦“云祭祀”成為新風俗,山河無恙、歲月安寧勢必多出一份保障。 (葉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