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街道蔡店村:“小田”變“大田” 農民心里甜
時間:2022-04-12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這里曾經是大小不一、散亂分布的‘巴掌田’和撂荒地,如今蔡店村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即將全部完成,村里已消除撂荒地,所有的農田都開始了春耕春播。”龍騰街道蔡店村黨總支副書記張進介紹。
以前的蔡店村耕地“小而散”,農業效益“少而低”,大多數村民都選擇去城里打工,部分耕地也隨之成為撂荒地。誰來種地?如何種地?蔡店村兩委干部想到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吸引種植大戶經營土地種植,減少人工、增加機器作業效率,以此提升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盤活村里的撂荒地。蔡店村兩委干部的想法得到了市農業農村局的支持。2021年,市農業農村局投入1200余萬元,按照宜機化、水利化、生態化、園田化、規模化、標準化、智能化目標,在蔡店村建設高標準農田與現代農業示范區。
由于小田改成了大田,改造后的田地轉身變成了“香餑餑”。今年,種糧大戶左志雄流轉了700畝水田。“之所以流轉這么大規模的水田,是因為農田經過了整治,平均每塊田都在5畝以上,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種植,成本節省效果明顯,并且在統一種植標準的情況下,稻谷銷售價每100斤能高出6元以上,1畝地能多收入60多元。”左志雄說。“我家9畝多水田,以前光是插秧一項,就要五六天時間,累得人直不起腰桿,年紀大了沒有精力繼續耕種,大部分地都成了撂荒地。如今我把土地流轉給大戶種,年底還可以得到租金,我終于可以‘退休’了。”61歲的該村村民唐高生笑著說。
街道農業站相關負責人劉偉表示,接下來將加快高標準農田和農田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推動適度規模經營和社會化服務、培育完善新型經營主體,切實做好“小田變大田”改革的延伸拓展工作,讓農民甜到心坎里。 (唐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