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法制報:桐城黃甲鎮 黨建引領村民說事
時間:2022-05-07
來源:
把人居環境、生活衛生、房前屋后、院落室內、廚房、廁所的衛生狀況通過百分制評比的方式,進行精細化、分值化管理。4月27日,桐城市黃甲鎮水嶺村近20位村民代表圍坐在一起,按照標準對全村各戶進行打分,依分值高低領取相應的商品。這是該鎮黨建引領村民自治的一個縮影。
黃甲鎮位于桐城市西部,平均海拔660米,森林覆蓋率超過85%,屬山區鎮。全鎮下轄8個村,人口1.4萬。2018年3月,鎮黨委、政府為真正破解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建立了一套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以“議民愿、議民理、遣民鬧、勸民和” 為基本原則,以“村民說事、干警說法、鄉鄰說德” 為主要內容,闖出一條共商共信、共享共建的新路子。
該鎮圍繞村級信訪矛盾化解、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事務,組織村民開展上門說、現場說、定期說。通過說事,能辦的立即辦,一時不能辦的說清楚。讓說事人對代辦、交辦、聯辦結果進行滿意度評價。通過村民有事敞開說、遇事多協商、有事齊心辦、成效眾人評,充分激發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
構建以“村民分類、分值設置、積分登記、積分應用”為一體的積分制管理體系,在村級成立積分制工作小組,圍繞鄉村治理,科學設置“正負面清單”。建立“一日一記錄、一周一審核、一月一公示、一季一測評”公開評議流程,開設“積分超市”,按照積分高低兌換相應物質,并將積分結果與村民優先享受相關政策、參與評先評優等掛鉤,榜樣引領,促進鄉村治理的良性互動。
近4年來,隨著村民說事制度的日臻完善,徹底解決了許多“壓箱底”問題。群眾遇事想說、可說、放心說,使冤有處訴、氣有處泄、事有人幫、策有人納,法律需求可以得到及時滿足,價值導向示范引領良好鄉風民風,說糾紛的少了,談發展的多了,鄉村振興參與率、積極性明顯提升。兩年以來,全鎮共召開村民說事會200多場,化解矛盾糾紛40余件,為群眾辦好事實事120余件。實現了服務在基層拓展、問題在基層解決、民心在基層凝聚,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顯著提升。
“如何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架起密切聯系群眾的‘連心橋’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展一直是鎮黨委、政府考慮的重點。”桐城市黃甲鎮黨委書記朱愛斌告訴記者。
(記者 王原)
來源:《安徽法制報》 2022.05.06 01版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