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日報:桐城集體經濟發展節節高
時間:2022-05-13
來源:
海歸碩士返鄉“接力”萬畝碧根果種植,本土院士引進荷蘭技術辦起現代農業基地,產業和旅游有機結合如火如荼……截至2021年底,桐城市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達49.4萬元,其中76個村達到50萬元以上、6個突破100萬元,農村常住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超2萬元。
立夏時節,桐城市新渡鎮富美達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基地里,萬畝碧根果長勢喜人。2014年,創業成功的余智回到家鄉成立公司,在桐城、懷寧、潛山完成改造低產林、荒山荒地造林1.2萬余畝,種植碧根果和花卉苗木,帶動村民就業、村集體經濟發展。2018年,海歸女兒“接力”父親夢想振興家鄉,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解決了留守村民的就業問題,年發放農民工工資160萬元,每年帶動人均增收2萬余元。
智能溫控大棚內,無土栽培的西紅柿藤蔓長到3米高,這是位于范崗鎮的桐城市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桐城籍院士引進荷蘭設施和技術在家鄉發展現代農業,通過搭建農業大數據平臺,實現對農業生產現場氣候變化、作物生長、水肥使用、設備運行等實時監測。“年產量約2200噸,是傳統種植模式的3倍以上,年產值約2500萬元,主要銷往長三角、大灣區。”產業園負責人蔡雪嬌說。
桐城市堅持優先發展農業,積極推進種業、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生產過程數字化轉型升級,倡導農旅融合。截至2021年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212家;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198.73億元,同比增長25%;農村產品網銷額達到15.89億元,同比增長35.5%;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年綜合營業收入達3.3億元、年接待人次38.1萬。
桐城市還堅持優先完善農村基礎設施,2021年,該市實施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約119公里,市鎮村三級路長辦設置率、鄉村道路專管員覆蓋率、農村道路列養率三項指標均達到100%。開通38條城鄉公交線路,所有行政村均通上客車。鞏固提升農飲居民飲水安全,所有集中與分散供水工程基本落實網格化管理。
鄉村不僅要富,更要美。該市深入開展文明創建,12個鎮中創成全國文明鎮2個、安徽省文明鎮2個、安慶市文明鎮4個、桐城市級文明鎮4個,縣級以上文明鎮占比達100%。203個行政村中,創成全國文明村1個、安慶市文明村1個、桐城市文明村137個,縣級以上文明村占比達到68.47%。
全媒體記者 沈永亮 實習生 趙恒
來源:《安慶日報》 2022.05.13 01版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