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編辦:念好六道“緊箍咒 ”塑形強能促發展
時間:2022-06-06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今年以來,市委編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系統觀念,增強大局意識,推深做實“一改兩為”,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緊扣高點,提升政治“三力”。緊緊圍繞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這條主線,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機構編制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自學+互學”“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樹牢改革意識,激發改革銳氣,不斷破解發展難題,激發內生動力,堅決扛起服務保障的政治責任,主動謀劃全年工作,主動做好信訪維穩、防范化解網絡輿情風險等工作,做到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編制保障就跟進到哪里,編辦職能作用就發揮到哪里。
緊貼重點,提升工作聚焦度。嚴格對標對表黨中央號令、上級部署和市委決定,立足桐城實際,著力做好經濟發達鎮管理體制改革、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桐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等,努力打造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圍繞“一改兩為”“雙招雙引”等重點工作,積極參與項目洽談、項目招引,主動做好項目緊缺人才的招考引進,助力桐城進軍“全省十強”。
緊攻難點,提升改革實效性。聚焦縣鄉一體、條抓塊統,小散弱事業單位改革等難點,深入開展調研走訪座談,積極主動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創新舉措、破解問題、化解阻力。把牢機構改革與管理的目標方向和實踐要求,把角色定位從編制的“保管員”“搬運工”轉為體制機制的“設計師”,助力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基層治理。穩妥有序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覆蓋調研改革推進情況。就機構設置、賦權清單、綜合執法等重難點問題,深入指導財政管理、金融服務、用地支持、道路物流、平臺建設和政務服務、干部人事、基礎設施、決策監督等8個方面的改革配套政策制定;重點開展賦權事項綜合評估;全力推動兩個“綜合”,探索建立統一指揮的執法工作機制,逐步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組建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積極構建“鎮政府管理、上級業務部門指導”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緊抓亮點,提升創新驅動力。注重挖掘、提煉、總結桐城在推進“一委兩中心一改革”試點、小散弱事業單位優化整合改革試點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和經驗做法,拉高標桿,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積極爭創省級試點,以點帶面帶動整體工作質效大提升。開發建設“智慧編制系統”,強化數字智治,推行全流程通辦。按照“先固化、后優化”的思路,對內梳理各項工作流程并進行數字化改造;對外公示辦事標準和程序,確保辦事有依循、任務不遺漏。整合現有實名制系統內部數據,調用組織、人社等外部數據,逐一分析比對,確保機構編制“賬實相符”。強化分析研判,聚焦“數字說話、數字決策”,為機構編制資源調配、職責分析、審議論證等應用場景提供科學權威的參考依據。構建“職能設置”“編制資源”“用編用人”模型,智能感知人員退休、周轉編制回收等信息,使編制配置更具前瞻性,為傳統機構編制管理模式插上數字化翅膀。
緊跟節點,提升系統協調性。增強“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緊迫感,增強“心中有數,不等不靠”的自覺性,增強“寧多一句,不少一句”的責任心,建立日例會、周總結、月通報制度,加強工作調度,加快推進各項任務落實。緊盯年度重點工作重要節點,倒排任務、掛圖作戰,推動各項工作走在前列、爭創先進。
緊固支點,提升隊伍戰斗力。打造學習型機關,以“每日一學”“知行社”制度為抓手,自覺糾正零打碎敲、各自為政的組學模式,充分利用報刊雜志、主流媒體平臺,走集中式、研討式、開放式學習路子,提高學的質量、抓住悟的精髓、濃厚講的氛圍、加大用的問效,不斷提升做好新形勢下機構編制工作的能力水平。樹牢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導向,杜絕“躺平”,瓦解“坐等改革不作為”觀望態度、“干好干壞一個樣”慣性思維、“干事不如會來事”積弊陋習,抵制“推、脫、糊”頑疾,倡樹“嚴、實、精”新風,鏟除慵懶土壤、勁吹正氣清風,打造一支品德好、能力強、作風實的干部隊伍,以優良作風、優秀業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