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wǎng) > > 外媒看桐
安慶日報:移風易俗讓生活更美好
時間:2022-06-30
來源:
桐城市文昌街道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身邊典型模范為引領(lǐng),以紅白理事會和村規(guī)民約為抓手,形成強勁的文明新風潮,書寫鄉(xiāng)風文明新坐標。
村規(guī)民約 約出文明新風尚
“大家有什么想法和意見都可以說出來,我們都會納入村規(guī)民約當中,制定一套村民共同遵循的村規(guī)民約。”初夏時節(jié),石河村村部廣場,一場特殊的“廣場夜校”上,石河村黨總支書記項愛英說道。
今年,文昌街道區(qū)域內(nèi)的6個村全面鋪開《村規(guī)民約》的修訂工作,在修訂完善過程中,文昌街道堅持以激發(fā)內(nèi)生動力和民風建設(shè)為重點,召開意見征集會,以增強村民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制定出“合身”的條例規(guī)定,讓《村規(guī)民約》真正“活”起來。
同時,文昌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以“講文明 樹新風 改陋習”“六尺巷小舞臺”“移風易俗我來說”等藝術(shù)化宣傳,給廣大居民群眾帶來別具韻味的文化大餐,切實提高廣大居民群眾對移風易俗新規(guī)的認同感和參與度。
積分超市 兌出文明“源動力”
“今天我兌換了一個水瓶。”“我分數(shù)比你多,在慢慢挑選。”……在文昌街道“積分超市”里,貨架上洗衣液、紙巾、紙杯、晾衣架等日常生活用品和彩筆、尺子、文具袋等學生用品擺放得整整齊齊,每件物品下方都有一個“明碼標分”標簽。前來兌換的村民拿著積分卡,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挑選著自己需要的商品。
小積分兌出大文明,文昌街道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積極打造“積分超市”,推行積分獎勵模式,將參與志愿服務(wù)、整治人居環(huán)境、扮靚村容村貌等工作進行文明實踐量化積分,形成了“得積分 兌物品 贏肯定”的良好氛圍,吸引了村民的廣泛關(guān)注與參與。
選樹典型 選出文明“代言人”
文昌街道官橋村的一戶村民,婆婆周桂蘭、媳婦劉巧毓接力照顧聾啞五保戶四十余載,無怨無悔,直至老人去世,她們用實際行動演繹著人間真情。
在文昌街道,這樣的先進典型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就會被深深挖掘出來,大力宣傳弘揚。他們來自基層、來自群眾,他們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無不展現(xiàn)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可歌可贊的道德風采,在老百姓心中立得住、站得穩(wěn)。
文昌街道通過每季度召開“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戶”“好婆婆”“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評選會,教育引導村民做傳統(tǒng)道德的堅守者、鄉(xiāng)土文化的傳播者。截至6月份,今年共評選出“文昌好人”7人、“優(yōu)秀志愿者”2人、文明家庭2戶,其中1人正在推送“中國好人”,3人榮獲“安慶好人”,2人榮獲“桐城好人”。
全媒體記者 汪秀兵 通訊員 陶鑫
來源:《安慶日報》 2022.06.30 08版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