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日報:綠水青山成為群眾幸福靠山
時間:2022-07-05
來源:
桐城市黃甲鎮依托資源稟賦,打造“旅游+鄉村振興”發展之路,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當地老百姓的幸福靠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山區小鎮的“破繭蝶變”。
興產業 “青山”變“金山”
近段時間以來,在黃甲鎮石窯村童莊農業產業園,每天都有50多位農民在園內工作。該鎮通過招商引資和扭轉土地在山坳里栽種藥用亳菊,亳菊種植周期4個月,畝產量200余公斤,每公斤市場價50余元,產值1萬余元。項目全面實行標準化生產和集約化管理,預計可以實現產值130萬元以上。
黃甲鎮依托資源稟賦,以特色農業為突破口,做優做強優勢產業,不斷激活產業發展動能。向陽村地處深山腹地,森林覆蓋率達90%,水源潔凈,水量充足,無任何工業污染,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十分適合木耳生產。該村建立產業園,通過“合作社+企業+農戶”經營模式,提供菌棒和技術指導,支持周邊近100多位村民就業。楊頭村僅合作社今年就帶動110戶茶農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全鎮茶園總面積2.1萬畝,其中有機茶種植面積7000畝,產值達到1.4億元。
重治理 “外力”變“內力”
“主動打掃環境衛生,保持房前屋后、公共區域潔凈優美的得3分”
“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每次得4分”……黃甲鎮石窯村研究制定“信用積分”管理:孝老愛親加分、美化庭院加分、熱心助人加分、移風易俗加分;酗酒鬧事、鄰里不和、大吃大喝……就會扣分。創新的手段和理念激發了村民主體意識,群眾共同參與到鄉風文明建設中,推行“積分”后,石窯村的村風村貌煥然一新,一個富裕和美的新山村風貌正在顯現。
不僅僅是石窯村,在黃甲鎮,以“說、商、干、評”為主要內容的“村民說事”制度每個季度都會在全鎮各村召開,將村民關心、情況復雜的事情擺到桌子上討論,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和村民自治作用,激發基層治理活力。兩年來,該鎮共召開村民說事會200多場,化解矛盾糾紛40余件,為群眾解決困難150余件,全鎮信訪積案化解率達98%。
美環境 “劣勢”變“優勢”
作為山區鎮,黃甲鎮將實施“增綠增效工程”“生態保護工程”“產業富民工程”“綠化示范工程”等四大工程作為重要出發點,積極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狠抓森林質量提升、生態保護修復和林業轉型升級工作。今年該鎮共完成人工造林200畝,組織義務植樹活動植樹2千余株,全鎮森林覆蓋率達90%。
在踐行“兩山”理論的路上,黃甲鎮科學劃分40個網格單元,設立鎮級林長10名,村級林長40名,落實生態護林員127人、防火護林員18人,負責網格內山場安全、林業培育、林業資源使用等各項工作,實現“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
為提升村民“護綠”意識,該鎮還將綠色生態生態理念作為群眾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嶺村結合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發動村民無償參與河道清理、砌石護岸、增綠護綠等工程,自發拆除無功能建筑和私搭亂建,既改變了組內環境面貌,又改變了村民精神風貌。
良好的生態讓黃甲鎮端上了“生態碗”、吃上了“生態飯”,美麗環境變成了“美麗經濟”和“美麗生活”,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也正徐徐展開。
通訊員 杜瑞
來源:《安慶日報》 2022.07.05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