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旅融合 暢達桐城
——桐城扎實做好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
時間:2022-07-18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近年來,桐城市認真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扎實做好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多措并舉推動交旅融合發展。
推進“一縣一品 ”。把交通和旅游功能納入統一規劃,統籌考慮交通、游憩、娛樂、購物等旅游要素和旅游資源開發,通過建設一批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的交旅特色示范項目,打造“和諧文都、暢達桐城”交旅融合品牌。以主城區為中心,向西北打造以龍眠山為中心的龍眠山旅游觀光廊道,全長約52公里,沿線同步配套步道、停車場、觀景亭等旅游服務設施。向東南打造以江淮運河+嬉子湖為中心的水文化觀光體驗風景帶,圍繞嬉子湖半島構建環島旅游公路,全長約42公里,串聯9個行政村及引江濟淮規劃的旅游碼頭。開辟引江濟淮工程水上游航線,串聯桐城鱘魚鎮、孔城鎮、金神鎮、嬉子湖鎮等沿湖鎮,以夜游、全域游、實景演藝等內容打造“白天看景+晚上游船+沉浸式演出”的水上旅游新模式,形成以桐城派文化為支撐,山、城、水相輝映的全域旅游新體驗。
“快進”+“慢游”。合安高鐵在我市設有桐城東、桐城南兩個站點;德上高速、無岳高速在全境形成十字交叉,設有五處互通、三處樞紐;G206、G237、S231等國省干線貫穿全境;通用機場、引江濟淮航道即將建成。軌道上的桐城、高速上的桐城、翅膀上的桐城、航道上的桐城初具規模。全市3000余公里的農村公路構成豐富的毛細血管,通村達寨。城鄉公交一體化全省領先,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已經實現。全市所有景點通過不同的交通被串點成線,實現“快進”+“慢游”有機銜接。
拓展交通服務功能。拓展交通設施的旅游服務功能,建設多功能交通旅游集散體系。增加客運樞紐旅游功能,完善干線、普通公路旅游服務設施,讓游客在旅途中時時處處都感受到貼心服務。加強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改造,建設桐城市古城區、孔城老街、嬉子湖生態旅游區等3處景區型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宣傳中心以及臨時停車場、自駕車房車營地等服務設施。開通至主要景區景點的旅游專線、旅游直通車,定制旅游線路,提升旅游運輸服務質量,讓客運服務更加切合游客需求。(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