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港鎮:完備產業發展體系 發展現代特色漁業
時間:2022-07-18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今年以來,雙港鎮東義家庭農場、雙新家庭農場、金谷源家庭農場分別與省水產研究所等5家科研院所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科技興漁正在改變該鎮漁業發展模式,現代漁業發展之路日益開闊。
近年來,雙港鎮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構建現代漁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漁業轉型升級步伐,全面優化漁業結構,發展特色漁業,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強學習、重推廣。該鎮組織種植養殖大戶參加各類漁業技術培訓班,培訓水產養殖技術人員,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參與入股經營。通過集體水面和資金入股,水產養殖大戶已帶動脫貧戶200多戶480余人增收,村集體經濟每年可增收160萬元。
強技術、重升級。在推進漁業產學研合作的同時,該鎮水產站加強精養魚塘改造和養殖池塘尾水處理的指導,夯實特色漁業發展基礎;及時引導大戶調整養殖結構,發展烏鱉、加州鱸魚、鱖魚等特色水產品養殖;推廣綠色生態養殖模式,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提升畝均產出效益,目前,該鎮稻蟹、稻鱉、稻魚、“兩蝦一稻”等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逐年擴大,截至今年6月,稻漁綜合種養超2.3萬畝,僅“兩蝦一稻”的稻蝦輪作模式,就讓畝均純收入增至3000元。
強對接、重融合。該鎮推進漁業產業化經營,鼓勵種養大戶對接專業化服務組織,通過合作與聯合方式發展水產養殖、加工、流通、服務業,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加強產銷市場信息服務,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經營成本,促進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拓展“互聯網+漁業”應用場景,在鴨子村培育漁業電商專業村、專業戶,打造大閘蟹品牌;挖掘特色漁業文化,豐富休閑觀光漁業載體,將漁業民俗、美食、水上體育等文化融入休閑觀光漁業發展全過程,促進“農旅”融合,提高特色漁業發展質量和品位。(肖來富 金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