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日報:民畈村:田野處處好光景
時間:2022-07-25
來源:
盛夏時節,桐城市雙港鎮民畈村廣袤的田野里水稻迎風展綠,寬敞的大棚中番鴨長勢喜人,清澈河流淙淙流淌,整潔村道串起田園與村居,村口書寫的“民風淳樸地,畈上五谷香”,描繪的正是如今民畈村的光景。
然而,昔日的民畈村卻是另一番景象。民畈村位于大沙河支流柏年河的最下游,因地勢低洼,易洪易澇又易旱,雖有良田3000多畝,全是望天收。對此,種田近20年的種糧大戶楊愛武深有感觸,“以前是‘三年破兩年圩’,一遇到大雨年份種田就虧本,最多的時候一年虧了幾十萬元?!?/span>
近些年,隨著大沙河治理工程的推進,堤壩得以加固,排澇站得以提升,防洪排澇能力大大提高。不再擔心被淹,楊愛武種田有了起色,他承包的田從幾百畝擴大到一千五百畝,冬種油菜、小麥,夏種水稻,還嘗試起了稻蝦共養。
“2017年以來,每年稻蝦共養面積都在五百余畝,今年龍蝦效益好,一斤能賣十二三元,龍蝦純賺了幾萬元。”楊愛武說,嘗試稻蝦綜合種養后,現在種田每年能凈賺二三十萬元。在民畈村的廣闊田野間,稻蝦共養面積已達1500畝,此外還有稻魚共養、稻鱉共養,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效益翻倍。
田野上一片生機勃勃,山林間也是一派忙碌的景象。2020年回鄉創業的汪涌,流轉荒山、閑田100余畝,建養鴨大棚,辦家庭農場。前期已建起一棟1350平方米的養鴨大棚,正在建第二棟大棚。
今年49歲的汪涌,以前在安慶一家企業從事管理工作。這些年,看著家鄉的發展越來越好,他在把孩子送進大學后,決心回鄉創業,發展番鴨養殖和現代農業?!暗弥业膭摌I意愿后,民畈村村干積極幫我尋找適合的場地,并全程跟蹤,幫我解決創業遇到的難題?!蓖粲空f。
如今,他的家庭農場已走上正軌。“現在棚里有7500只番鴨,馬上就能出欄,能賣近30萬元?!彼c安慶一家養鴨公司合作,由對方提供番鴨苗、飼料等,并包回收,一批番鴨養殖時間約65-75天,他每年能養四批番鴨,“我的目標是一年養15萬只番鴨,打算再建3棟大棚?!?/span>
村民創業熱情高,村“兩委”發展集體經濟的熱情也很高。“以前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靠流轉農田的服務費,今年我們組建施工隊、成立了建筑公司,目前已為村集體增收40多萬元?!泵耦泊妩h總支書記許瑋介紹,為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幫助村民早日實現共同富裕,民畈村黨總支將組建施工隊、成立建筑工程公司列為基層黨建“書記項目”。今年3月,該村注冊成立了桐城市民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隊隊員從村民中篩選。公司和施工隊成立后,民畈村積極與雙港鎮政府對接,承包資金規模小、施工難度低的工程項目,為村集體經濟增收、群眾就地就業致富提供了新載體。
全媒體記者 查燦華 通訊員 張仕雷
來源:《安慶日報》 2022.07.25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