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
西苑社區:構筑“紅色港灣” 讓社區成為“和美大家”
時間:2022-08-05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小區居民在“紅色港灣”里休閑娛樂。
在文昌街道西苑新村“西苑社區紅色港灣”里,打牌的大媽、看書的小朋友各居一室,志愿者不時兩邊看看,給老少們續水。在這炎熱的夏天,“紅色港灣”清涼習習,涌動著大家庭的溫馨。
西苑小區是我市第一個商品房住宅小區,30多年前建成。沐浴“老舊小區改造”政策的陽光后,小區環境大變,居民家園感爆棚。西苑社區順勢而為, 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積極探索小區治理路徑。今年年初,推出“西苑社區紅色港灣”,融匯社區智慧,打造和諧社區。
打通堵點 構筑一站到底的治理體系
推動建立小區業主委員會。街道、社區黨組織推薦符合條件的小區黨員、單元長和熱心群眾等參選業委會委員,推動形成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四方聯動”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引進紅色物業,增強小區治理的有生力量。推動落實居民議事協商機制,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不斷深化“我的社區我做主”服務宗旨,將“服務群眾,向前一步”落到實處。社區引進的安徽永健物業公司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在社區黨總支指導下,成立防疫應急分隊,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培育過硬網格員,建立“前沿哨卡”。 把社區劃分為4個全科網格,每個網格配備1名專職網格員,負責信息采集、走訪關愛、日常巡查、矛盾調處等。社區現有網格員4個,他們發揮“鐵腳板”的作用,逐戶上門摸排戶籍人口及常住人員信息,將住戶信息細化為人戶一致、人在戶不在、戶在人不在、空房、普通出租、混合居住、工企租7種類型。
建立健全“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小區黨小組—(黨員)單元長”組織架構,推動社區在職黨員到社區(小區)報到,共同參與基層治理。
整合資源 推深做實“微服務”
一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一個單位的力量是有限的。西苑社區組建了以社區黨組織為“軸心”的區域化“黨建聯盟”,匯聚共建單位、駐區單位、群團組織等方面力量,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不間斷開展共建活動,促進“黨群大融合、服務一體化”,以服務為載體,寓社區治理于服務中,推動社區治理走深走實。
據西苑社區黨總支書記喬麗娟介紹,社區注重畫好黨建工作“同心圓”,倡導成立“六尺巷?德鄰社”,推進“三社”聯動,將各類組織、各方力量、各種資源進行再組織、再整合,激發社區治理中多元主體的參與熱情和積極作用,打造基層治理共同體,為居民提供一站式、組團式和專業化服務。
圖為黨員活動日,志愿者為居民測血糖、量血壓,提供健康服務。
“紅色港灣”彩虹之家是由市衛健委、退役軍人事務局、氣象局、市人民醫院、血防站、北街小學以及社區組成的區域性黨建聯盟,定期為群眾提供健康體檢、心理咨詢、育兒指導等服務。每月10日固定為黨員活動日,志愿者為居民測血糖、量血壓,提供健康服務,今年以來,8個黨員活動日共服務居民3000多人次。“林苑之家”黨群驛站由市林業局和社區共建,實行輪值制度,定期舉辦政策宣講活動,引導居民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
西苑社區還推出4815工作法,即四個“一分鐘”,1分鐘定人精準篩選,1分鐘定向精準宣傳,1分鐘定點精準服務,1分鐘定位精準調度;“8個服務到家”:黨的聲音傳遞到家,新婚喜事慶賀到家,特殊群體走訪到家,天災人禍溫暖到家,家庭糾紛調解到家,生活困難慰問到家,大病住院看望到家,健康衛生關愛到家;“15分鐘便民生活圈”:以居住區為圓點,步行15分鐘就有基本的購物、生活、休閑健身、教育、醫療等配套服務設施。4815工作法讓群眾感受到:服務就在身邊。
人人爭當志愿者 實現自治共建共享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社區治理永遠在路上。
除了引進志愿服務外,“紅色港灣”還倡導人人都是志愿者,利用小區資源解決小區事。西苑小區60歲以上老人318人,其中26位獨居老人。老齡志愿者有自愿結對的,日常相互探望,聽個聲、看個影,彼此照應,雙方心里都踏實。77歲汪秀珍和87歲汪冰清自愿結對,老姐倆同樓洞,一個一樓,一個三樓,每天都要見幾次面,一起坐坐,說說笑笑。也有年輕志愿者結對老年人的。42歲的羅春琴快人快語,她主動認領了看顧對面樓89歲獨居李奶奶的任務,家里做個好吃的,給李奶奶送一點,買菜時多買一把揀干凈了送給李奶奶。在西苑小區,鄰里一家親,互幫互助的氛圍逐漸濃厚起來。“紅色港灣”剛建立時,77歲楊秀芬和72歲占月珍,分別捐款2000元、1000元,“支付紅色港灣水電費”。占月珍說:“小區改造得這么好,我們都高興,現在過的是榮華富貴的日子”。“港灣”還收到小區居民和共建單位捐贈的藏書3000多冊。
圖為西苑社區黨總支書記喬麗娟與居民一起說事。
倉廩實而知禮節。小區現有公益型、治理型、服務型、文體型志愿服務隊10支110多人,其中有技能專長的志愿者17人。一系列志愿服務,促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有效互動,拉近居民之間關系,形成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人人參與的居民自治新格局。
同時,依托文都 e 家系統,推行城市居民信用積分制度,將社區居民常見的善行義舉和不文明、不道德等行為納入評分范疇,營造誠信、守信的良好社會風尚。
據喬麗娟介紹:目前正在籌建西苑小區“大食堂”,方便不想做飯的老年人就近“喝口熱湯”。另外,今年除夕,準備為小區里獨居老人做一桌可口的“年夜飯”。
走進西苑小區,老樹的深綠和柏油路的新顏讓人歡喜,更讓人歡喜的是, “紅色港灣”里家的溫馨和人的和善。 (汪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