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欄目 > 暖民心 見行動
【抗旱減災,桐城在行動】桐城:全面打響抗旱減災攻堅戰
時間:2022-08-12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金神鎮聯圩村干群架設水泵,從龍眠河提水灌溉農田。
2022年梅雨期,桐城境內降雨量僅為173.7毫米,較常年367.2毫米偏少五成,導致全市輕度干旱。據氣象部門預報,未來15天桐城繼續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旱情可能快速發展。鑒于當前抗旱形勢,桐城市早決策,早謀劃,早行動,科學調度,組織各地打響抗旱保水減災攻堅戰。
精確旱情監測預警。出梅以后,旱情初露苗頭。桐城市水利局每周對水庫、塘壩等現有水源工程蓄水情況進行摸底,重點對兩座中型水庫水位進行監測分析、會商研判,提出解決生產和生活用水矛盾的方案,并3次發出預警通知,指導各鎮(街道)做實抗旱準備。
精細調度水利工程。7月12日,我市搶抓澇旱急轉的“窗口期”,利用江湖水位差,協調開啟樅陽閘引江濟湖,至7月17日累計引水量3500萬方,為沿湖孔城、金神、嬉子湖、雙港等鎮抗旱提供了水源保證,有效緩解了菜子湖區周邊旱情。境主廟和牯牛背水庫作為桐城兩大水缸,“優水優用”,5月即已先后停止發電,提前蓄水,保障城鄉供水。市內小水庫、攔河閘壩、灌溉泵站等精細化調度運用,有力保障了農田灌溉用水。在建的金神鎮雙閘站和雙港鎮的清河站等水利工程,提前投入使用,提前發揮抗旱效益。
圖為范崗鎮新聯村干群在掛車河挖河滲,提水灌溉農田。
精準指導抗旱。針對當前旱情,桐城市水利局組建5個抗旱技術指導組,分赴有關鎮街,指導各鎮(街道)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調水、先地表后地下”的用水原則,合理調度水源,采取攔、蓄、引、提等蓄水措施,力保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城鎮供水安全、規模養殖畜禽飲水安全、農作物灌溉用水安全。同時向全市發出《節水倡議書》,號召全體市民自覺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共創節水型社會。
截至目前,孔城、金神、青草、新渡、范崗、龍眠等各鎮(街道)積極行動,干群協力抗旱減災,引水保苗保秋糧豐收,全市累計投入抗旱設備1580臺套,灌溉農田14萬畝,保障了山區2.9萬人飲水安全。(方亞明 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