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征文】靈活四“變”描繪移風易俗新景象
時間:2022-08-25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新時代文明新風尚,是推進鄉村治理成效邁出的一大步,也有利于進一步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移風易俗勢在必行,推進移風易俗也需要多措并舉。
完善制度,變“止”為“制”。將婚喪喜慶事宜操辦納入黨員干部的規章制度中,并加強管理,采取簽訂承諾書、事前報備等方式嚴格規范黨員干部的言行,做到不鋪張不浪費。就“婚事新辦、喜事小辦、喪事簡辦”等議題,組織村干部、退休老黨員、村民代表,共同制定切實可行的村規民約,并公示上墻。成立紅白理事會,結合村情民俗,通過村民代表大會等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制定具體可操作的婚喪喜慶標準,耐心做好群眾的思想疏導工作,主動熱情地為婚喪事主做好服務,鼓勵由紅白理事會進行統一操辦并強化監督。
示范引領,變“我”為“我們”。黨員干部帶頭做好示范,嚴格遵守黨紀條規,不大操大辦,不搞迷信活動等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行為,不采取分期、分批多地點宴請,不以提前操辦、以他人名義操辦、只收禮金不辦酒席等方式變相大操大辦,形成廉潔自律之風,樹立文明新風尚。樹立先進典型,結合開展“好婆媳”“文明家庭”等活動,樹立一批好家風的典型代表,宣傳紅白事簡辦的新變化,進行移風易俗好典型的評選活動,大力宣傳他們的事跡,用身邊人身邊事引導教育群眾,轉變群眾的思想觀念,改掉他們的不良習慣,糾正其固執守舊的封建落后思想,提升精神修養。
宣傳倡導,變“束”為“疏”。在推進婚姻宣傳教育引導方面,把遏制索要高價彩禮、推進婚嫁移風易俗與普法、志愿等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普及《民法典》等法律法規,引導群眾充分了解婚姻家庭權利和義務,使“借婚姻索取財物屬于不法行為”等觀念深入人心。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婦女之(微)家、兒童之家等陣地,全方位宣傳移風易俗政策,讓‘婚事新辦簡辦’家喻戶曉、新人必知,讓當事人在莊重神圣的儀式中感悟銘記婚姻家庭蘊含的責任擔當。通過張貼宣傳海報、入戶發放宣傳手冊、網格群推送等方式,持續加大對移風易俗行動的宣傳力度,倡導厚養薄葬,簡化治喪儀式,采取“獻一束花、植一棵樹、敬一杯酒、開一個家庭追思會”等方式祭奠逝者;倡導婚事簡辦,舉行集體婚禮、旅行婚禮、環保婚禮等新式婚禮;倡導喜事儉辦,號召請客不收禮或不收重禮,減少人情債。營造出“人人關心文明行動、人人支持移風易俗、人人參與活動創建”的濃厚氛圍,不斷推進移風易俗行動向縱深發展,建立和諧有序的鄉風文明。
專項整治,變“慣”為“管”。建立跨部門聯動機制,成立專項小組, 開展移風易俗整治活動,堅持依法辦事、文明執法,堅決從嚴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對封建迷信、黃賭毒、大操大辦等不良社會風氣的突出問題,加大整治力度;同時注意懲教結合,著力做好相關人員的教育、疏導工作,注重方式方法,防止過激行為發生。新聞媒體開設專欄,及時報道各鎮街、各部門工作進展情況,重點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強化警示震懾效應。
移風易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良好的習慣需要我們每個人養成,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自我做起,從此刻做起,傳承傳統美德,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新時代文明鄉風,引領新時代文明新風尚,共同為建設新時代幸福家園貢獻力量!(張春麗 畢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