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動長三角與中部地區的“安慶作為”
時間:2022-09-01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十年砥礪奮進,安慶好戲連臺。
生產車間,智能機械手上下翻飛;公園街角,黃梅曲調輕快綿長;綜保區內,滿載貨物的車輛穿行其間;江邊濕地,越冬候鳥翩躚起舞……一幅壯麗的新畫卷正在宜城大地以蓬勃之勢徐徐鋪展。
十年間,安慶生產總值翻一番,達2656.9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6820元提高到16975元,增長148.9%;產業結構實現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轉變。
十年蝶變,淵源有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安慶市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瞄準“進百強、上臺階”目標,堅持工業立市興市強市不動搖,聚焦聯動長三角與中部地區的區域重點城市定位,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機遇,奮力打造“五大宜城”,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創新開放 產業結構更合理
過去的安慶,因石油化工而興,也曾深陷“化工圍城”的泥淖。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安慶市致力于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壯大汽車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等優勢產業,搶灘布局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產業,實施“一十百千”培育工程,全力打造千億產業、百億企業、十億項目和億元稅收企業,形成安慶制造甲級隊,提升整體競爭力,推動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
十年間,安慶市制造業調整以汽車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為主導,不斷向“兩新”方向發展,該市高新技術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分別達到488家和519家。2021年,該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6%;戰新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3%,比全省高4.2個百分點。
今年8月,江淮汽車集團安慶分公司二期項目——年產1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遷建項目建設正酣。該項目投產后,可實現雙班年產20萬輛整車的生產能力,年產值可達200億元。
2015年底,江汽集團“落子”安慶經開區。去年產值達24億元。
“這得益于安慶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當地日趨完備的汽車產業鏈、供應鏈?!苯瘓F安慶分公司總經理江東說。
江汽集團安慶分公司的快速發展并非個例,而是萬千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在安慶發展的縮影。
近年來,安慶經開區招引三大整車制造企業,匯聚百余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培育一批科創型企業,并與上海市安亭鎮共建“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初步形成整車與零部件協同發展的現代汽車產業體系。去年,安慶市明確提出:建設安徽省汽車產業第三極,到2025年,汽車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元。
近年來,安慶高新區積極布局電子化學品、特種化學品等產業,努力構建一體化醫藥產業體系,向建成千億級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的目標大步邁進。
2019年,安慶高新區獲批國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截至目前,入駐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45家,規上工業企業57家,去年產值增速33.6%。
十年間,安慶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精彩不斷:安慶華茂自主研發的第一面“織物版”五星紅旗成功“登月”;安慶中船研發生產的ACD雙燃料發動機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放眼安慶各地,特色產業“多點開花”。桐城節能環保、懷寧汽車零部件、太湖功能膜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入選省級縣域特色產業集群。
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安慶市每年滾動實施100個億元以上數字化、智能化等“四化”改造項目,同時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等“四大行動”,助力小企業長為“參天樹”。
十年間,該市累計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69家;培育省級智能工廠14個、數字化車間66個。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安慶步履鏗鏘。該市先后獲批安慶綜合保稅區、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等五大“國字號”開放平臺,基本實現開放平臺功能全覆蓋。其中,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為我省首個。
8月8日,幾輛滿載俄羅斯進口貨物的車輛陸續通過安慶綜保區卡口,進入安徽年成農業科技公司卸糧通道,這標志著安慶綜保區首家企業正式投料生產。
“公司在這里投資建廠,看中的就是安慶的區位優勢以及綜保區的優惠政策?!蹦瓿晒究偨浝項钫酌髡f。
高鐵飛馳,要素流動集聚再提速。十年間,寧安城際、合安九高鐵建成通車,安慶鐵路運營里程提高近1倍,成為國家高鐵“八縱八橫”節點城市。
進入高鐵時代的安慶,闊步向聯動長三角與中部地區的交通樞紐邁進,高端人才、多方產業正加速匯聚于此。
深化改革 營商環境更優質
夏末秋初,安慶喜事連連:7月,福田雷薩總部及特種車輛智能制造基地項目正式投產;8月,桐城國軒年產40GWh動力電池項目一期投產、二期開工……
這些成績的背后,是安慶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所帶來的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不斷躍升。
去年5月,安慶市召開高質量“雙招雙引”暨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動員大會,拉開高質量“雙招雙引”序幕。一年多來,該市健全“雙招雙引”頂格推進機制,創新實施“內搭平臺,外聯老鄉”發展路徑。今年上半年,該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45個,同比增長12.39%,創同期最好成績。
企業引得來,更要留得住。該市全力打造以“滿宜辦”為品牌的一流營商環境;堅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搭建企業家沙龍等平臺,傾聽企業訴求,為企解憂;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列入安慶市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安慶市紀委監委出臺10條措施,設立53個營商環境監測點,堅決查處涉企違紀違法行為。
深化改革,鍛強產業園區“主引擎”。安慶市不斷為園區“賦權賦能”。
截至目前,安慶經開區、高新區累計承接行政權力事項106項(不含公共服務事項);全面推行“標準地”改革,十年間累計出讓“標準地”84宗、7780畝,實現企業“拿地即開工”;安慶市加快推進園區與長三角先發地區等高對接,首批對標學習改革創新舉措20項。
縱深推進,營造良好金融生態。安慶市大力推進國有資產資本化證券化,現已基本建成覆蓋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政府性投資基金體系,其中市場化運行的共計23只基金,總規模達170.44億元;出臺政策支持企業上市,安慶企業境內上市可獲省市縣三級獎勵總計超2000萬元,且企業股改基本實現“零成本”。
平均提交材料數精簡至2.01件,審批事項平均承諾時限壓縮至1.8個工作日……近年來,安慶市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只進一扇門”實現全覆蓋。
安慶市深化為企幫扶機制,市縣兩級均成立企業服務中心,建立領導干部聯系包保企業項目制度,推行招商項目落地全程代辦機制,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
營商環境優,項目落地快。美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項目簽約即開工、年內可投產;投資58億元的慧儒銅箔項目21天簽約、30天拿地、40天開工……不斷刷新“安慶速度”。
統籌發展 生態文明更協調
漫步安慶石塘湖景觀綠道,目之所及,皆為瀲滟湖光,綠意盎然,生態底色盡收眼底。
“你能想象嗎,以前湖內圍網林立,湖邊圍埂養殖,湖水渾濁不堪。作為備用水源,水質達不到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要求?!卑矐c市民李楠說。
近年來,安慶市全力以赴抓好石塘湖綜合生態整治,系統實施雨污分流、生態清淤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如今,石塘湖渾水變清波,再現生態美,新建的石塘湖濕地公園成為當地市民休閑好去處。
水是安慶的脈絡。安慶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的濱江城市,長江岸線占“八百里皖江”中的165公里,市內河湖密布。石塘湖的“凈美之變”,映射出安慶的綠色生態變遷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慶市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縱深推進“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城市水系綜合治理、美麗長江(安慶)經濟帶建設、林長制改革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制定出臺的《安慶市長江江豚保護條例》《安慶市實施林長制條例》均為全國首創,生態環境“議事廳”、“林長+檢察長”制等特色品牌持續打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安慶建設呈現嶄新格局。
十年間,安慶市森林覆蓋率增長至39.32%;完成城區10條黑臭水體整治;長江安慶段江豚數量從不足150頭上升到近200頭。2021年,該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位列全省第三,PM2.5平均濃度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18個地表水國考斷面全部達到考核標準,長江干流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
如果說持續開展的生態環保工作扮靚了安慶的“顏值”,那么扎實推進的精神文明建設則提升了該市的“氣質”。
“你看,這上邊挑制的是‘王祥臥冰’的場景,這兩幅是‘仲源泣墓’‘孟宗哭竹’?!痹谕h鴉灘鎮望馬樓村的挑花展館內,鴉灘鎮宣傳委員周夢穎指著一幅幅挑花作品向記者介紹。
近年來,鴉灘鎮搭載挑花這一非遺文化,傳遞“三孝文化”等中華傳統美德,弘揚了社會“正能量”。
安慶各地充分利用各類傳播媒介,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此同時,建立起覆蓋全市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明新風勁吹宜城大地。
安慶是全國文明城市。桐城市“首創首成”,成功跨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累計有58人榮登“中國好人榜”,174人榮登“安徽好人榜”。
一座黃梅城,滿城戲中人。華燈初上,位于安慶市菱湖公園邊的再芬黃梅公館內,《女駙馬》《小辭店》等一場場精心編排的黃梅戲輪番登臺。在不遠處的市民廣場上,10余名黃梅戲愛好者齊聚一堂,以戲會友,引得市民們駐足觀看。
十年間,安慶持續舉辦中國黃梅戲藝術節、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活動,每年開展2萬多場“送戲進萬村”“戲曲名家走基層”等惠民演出,讓黃梅戲走向全國,走進千家萬戶。
該市獲批全國首個中國地方戲曲劇種傳承發展基地。今年,《安慶市黃梅戲保護傳承條例》實施,黃梅戲的傳承發展走上法治化道路。
民生為本 百姓日子更紅火
“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我很滿意!”岳西縣菖蒲鎮毛畈村脫貧戶楊桂香,在家門口的葡萄園當起了采摘工,“今年小孩大學畢業,好日子才剛開始呢!”
這十年,安慶市67.6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7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交出了一份合格的脫貧攻堅答卷。
安慶市廣大干部群眾乘勢而上,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開展防貧監測幫扶鞏固行動、產業就業增收幫扶行動等。2014年至2021年,該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年收入由4394元增至15323元。
“車子開到村門口,剩下的路全靠走?!边@是宿松縣陳漢鄉別河村昔日交通狀況的真實寫照。2019年,水泥路通到別河村每家每戶,村里與外界聯系才緊密起來。
“現在,進出村的車輛越來越多,村里的農產品越賣越火,這真是一條通往幸福的路啊!”別河村黨支部書記陳志江正謀劃著把村里的好風景做成大產業,吸引游客上門。
十年來,安慶市不斷增加對交通建設投入,有效推進項目落地。目前,該市所有鄉鎮都已通上瀝青路,建制村都通上了硬化路,基本實現“組組通硬化路”,村民生產生活不再受交通制約。
“早上過來,晚上回家,這里有專人照料,還熱鬧,很舒心!”在安慶市大觀區天橋社區養老服務站內,剛吃過午餐的鄭月英奶奶和同伴們邊看電視邊聊天。
為了讓“老有所養”觸手可及,安慶市通過優化機構養老服務、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培育居家養老服務,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
十年間,安慶市累計建成230家養老機構、35個社區小微“嵌入式”養老機構和日間照料中心、1417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該市被評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優秀試點市。
沉甸甸的民生答卷,印在老百姓的笑臉里。黨的十八大以來,安慶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民生、惠民生,持續實施33項民生工程,累計投入1037.5億元,各項民生指標不斷改善。2021年,該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9416元,較2012年增長92.7%。
當前,安慶市正全面開展十項暖民心行動,堅持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盡心盡責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讓老百姓切切實實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