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征文】涵養文明鄉風 賦能鄉村振興
時間:2022-09-09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靈魂。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之一,鄉風文明既是鄉村振興的軟件基礎和重要保障,也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推動力量和促進因素。與鄉村振興中產業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所起的“塑形”功能不同,鄉風文明建設更傾向于文化振興,所起作用更多是“鑄魂”。今年來,嬉子湖鎮肖店村積極響應桐城市委宣傳部的“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號召,通過一系列務實有效的舉措,實現了移風易俗有人管、村規民約有落實、鄉村風氣有變化,推動形成了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以鄉風文明之“魂”筑鄉村振興之“路”。
推動移風易俗,涵養文明鄉風。移風易俗工作開展以來,肖店村通過“宣傳引導+典型示范”的模式,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為推動移風易俗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在宣傳引導方面,該村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活動,黨員干部志愿者們進村入戶,宣傳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動員村民改變過去辦紅白喜事時的攀比之風和不文明祭祀等行為。但沉疴積弊、積重難返,觀念的轉變絕非一時一事,非一朝一夕可改,為了更好地讓新觀念入心、入腦、入行,該村黨員干部還積極創設隱性教育環境,組織專人在沿街墻體上繪制移風易俗主題圖畫,打造文化墻。“一墻一風俗”,文化墻將移風易俗的內容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極大提高了村民對移風易俗工作的知曉度、認可度,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發揮著陶冶性情、教化民眾的作用,改變村民們不合時宜的舊習俗,植入民淳俗厚的新風尚。走進肖店村街頭,一面面文化墻圖文并茂、寓教于樂,成為傳播文明的窗口、弘揚新風的平臺、教育村民的陣地,成為鄉村善治和藝術墻繪的結合體,也成為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在典型示范方面,該村黨員干部發揮榜樣作用,帶頭執行文明新規,自覺糾正不良風氣,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爭當移風易俗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踐行村規民約,共建文明鄉村。在基層社會教化事務中,家規族法、村規民約自古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因素,作為與村民日常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血緣性和地緣性組織,宗族和鄉約承擔著傳播道德規范和意識形態的重要使命。在新時代,這樣的使命又具體表現為弘揚時代新風。在移風易俗工作中,肖店村尤為重視村規民約的修訂和宗族鄉賢的發掘,廣教化、厚風俗,復興鄉村治理的傳統力量。鑒于村規民約自古以來就是帶有村民自愿性質的契約性文件,肖店村在村規民約修訂的過程中,以人為本、集思廣益,兼顧鄉情民意、吸納真知灼見,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崇尚節儉、孝老愛親等美好品質寫進村規民約,作為村民的行動指南。針對農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攀比炫富、鋪張浪費這一突出問題,該村針對性制定“孝敬老人是美德,厚養薄葬要提倡;大操大辦惹人嫌,勤儉持家人人夸;盤中粒粒皆辛苦,糧食來得不容易”等村規民約,引導村民婚喪嫁娶時把握尺度、掌握分寸。該村還重視吸納德高望重、熱心服務的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鄉賢群體的榜樣力量,組織其擔任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成員,指導、協助村民辦理婚喪嫁娶等事宜。通過共同修訂、共同遵守、共同踐行村規民約,肖店村正在逐步實現“鳳落福地美名揚,共創詩畫新肖店”。
改善鄉村風氣,厚植文明鄉土。移風易俗工作助推了鄉村風氣的全面改善,這既包括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也關乎鄉村物質環境整治。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肖店村不僅重視單個個體和家庭的精神滋養,還注重在整個村組營造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該村積極發現“身邊好人”,廣泛開展“好媳婦”“好婆婆”“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一系列評選表彰活動,引導村民發揚勤勞質樸的傳統美德,建設尊老愛幼、鄰里互助的良好家風;該村還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如戲曲下鄉、廣場舞大賽等,在農閑時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在物質環境整治方面,肖店村一方面改建擴建綜合文化站、文化廣場等配套設施,為村民搭建集中開展讀書、健身、體育、藝術等各類文化活動的平臺,改善街容街貌;另一方面開展“美麗庭院”創建工作,“房前雜物要清理,屋后垃圾不能留”,打造一批衛生整潔、環境優美的農家小院,改善人居環境。風成于上,俗化于下。肖店村打出這一系列移風易俗組合拳后,進一步厚植文明沃土,文明之花遍地開,如今該村崇德向善蔚然成風、群眾文化豐富多彩、街容街貌整潔有序、農家小院風光如畫、文明新風沁潤人心,鄉風文明深入到村民生產和生活方式轉變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激發出助推鄉村振興的積極社會發展效能。
隨著移風易俗工作的深入開展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持續推進,肖店村文明新風得到大力弘揚,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治理,農民精神呈現新面貌,鄉風文明煥發新氣象,鄉村振興邁上新臺階。(王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