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行動
文昌街道大石板村:打造人居環境亮點 讓鄉村振興“看”得見
時間:2022-09-15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干凈整潔的入戶便道、恬靜優美的農家庭院、錯落有致的自然綠植、村民滿面春風的笑臉……初秋,走進文昌街道大石板村花元組至古塘組,眼前看到的景物猶如一幅漂亮的山水田園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
“以前可不是這樣,這里原來是個臭烘烘的垃圾場,污水橫流,亂石堆積,雜草橫生,就怕下雨天,泥濘的道路讓人心煩。現在好了,筆直的水泥路鋪設到家門口,垃圾場變廣場,散步、健身……感覺是逛公園!”對比往日,村民曹金枝感慨道。陳莊組的改變,是文昌街道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樣板的一個縮影。大石板村雖地處山林、基礎薄弱,但村兩委攻堅克難、齊心協力,變難點為亮點,因地制宜快速推進項目落成,不斷提高了周邊群眾生活幸福指數。
一次會議,喚醒廣大村民決心。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背后,群眾溝通工作并不輕松,特別兩個小組交界的“臟、亂、差”。村干部利用茶前飯后的時間,召集村民們圍坐一堂,讓衛生環境帶頭人、文明家庭代表、道德模范成為“主角”,開展了一次“人居環境要提升,石板鄉村展新顏 ”的協商會議。通過會議,把領先的人居環境整治經驗帶進來,把環境治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講清楚,把群眾對治理的愿望形成良策,團結一致、共同治理,使群眾對環境治理的決心更加堅定,使群眾對治理后的“美顏”更加期待。
兩個項目,助推人居環境“蝶變”。有良策就要有行動,大石板村以服務群眾為驅動,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爭取人居環境整治項目2個,鄉村振興銜接資金26萬元,另外在村民小組長琚傳順和包宗旺的倡議下,還有20余戶村民自愿自籌資金3萬余元,對該區域進行了徹底改造。經過兩個月的努力,昔日的“垃圾場”變成了190平方的美顏廣場,有體育器材、路燈、綠化......泥濘小道也變成了寬闊延伸的水泥路,周邊群眾不再為下雨而發愁。
三個著力,推進人居環境提升。該村以環境整治難點為突破口,充分調動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與村民組簽訂長效管護協議,強化打造一處帶動一片。著力素質提升,通過微信、鄉村振興講堂、“小板凳”課堂等形式向群眾宣傳人居環境整治的實際意義,將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把整治工作和文明評選相結合,逐步提升群眾的文明素質。著力工作創新,該村結合日常工作,建立“六長”網格化管理機制,分別有“村長、區長、組長、片長、路長、河長”,以村為單位,劃分區、組、片、路、河等管轄范圍,各盡其責、協調合作,確保及時發現和解決各類環境問題,把人居環境整治落到實處。
鄉村要振興,環境是底色。大石板村堅持鄉村特色,突破鄉風民俗,把人居環境整治和培育文明新風、鄉村治理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美麗鄉村共建、環境衛生共治、美好生活共享的道路,讓農村環境更美麗,讓村民生活更舒服,讓鄉村振興“看得見”。(方瓊 汪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