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征文】讓移風易俗在桐城大地相沿成習
時間:2022-09-16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近年來,中央、省、市深入開展一系列破除陳規陋習、推動移風易俗、傳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鄉風的行動,不僅讓人民群眾成為鄉風文明建設的主體,也成為了文明鄉風建設的受益者,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當前,桐城市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已取得了積極成效。我市范崗鎮合安村丁光明、黃玉美夫妻將子女轉來六千元生日賀禮全部捐贈給村公益事業、共享單車迎親車隊等一些移風易俗的先進事例,都彰顯著桐城社會良好風氣已逐步深入人心。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在我們身邊仍存在一些陋習舊俗:紅白喜事鋪張浪費、大操大辦,村民之間盲目攀比、相互較勁,這些現象不僅加重了群眾負擔,也惡化了社會風氣,正所謂,推進移風易俗正當其時也任重道遠。
推進移風易俗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讓“口袋富”助推“精神富”。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是促進鄉風文明建設的前提。各鎮村可以結合鄉鎮產業特色,積極培育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主體,推進農村土地入股、土地流轉等多種經營方式,提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讓百姓走上產業發展的致富路。同時也要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發展特色產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隨著收入的提升,可以讓村民們的思想觀念積極發生轉變,為了發展好產業,村民們會摒棄傳統冬季打牌、賦閑的陳規陋習,積極學習種植、生產、銷售新知識,了解市場拓展客戶,實現“冬閑人不閑”的目標。不僅可以走上了特色產業致富路,也能用自身的言行傳遞勤勞、奮進的文明新風。
此外,推進移風易俗,崇尚文明新風,更要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用榜樣的力量引領社會新風,形成崇尚文明、勤儉節約的風氣。同樣在移風易俗工作中,群眾看黨員干部,要抓住重要“節點”,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引領示范作用,以正確導向和行為示范帶領基層群眾移歪風、易陋俗、立新風。基層要全面加強好人線索、先進典型摸排,深入開展政策宣傳活動,深度挖掘身邊的好人好事,利用媒體網站、道德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等渠道,積極對“身邊好人”、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進行宣傳。此外,當前我市正在大力開展老年學校建設,學習的主體都是老人,他們普遍在基層生活,思想觀念比較保守,對于一些移風易俗的具體要求認同度可能不高,這就需要我們抓住老年學校開班的關鍵時刻,完善老年教學服務和教學課程,促進老年學校與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相互融合,讓教育引導和氛圍營造成為移風易俗工作的關鍵一環。
移風易俗,歸根結底便是落實到個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需要每一個基層群眾真正參與其中。在黃甲鎮石窯村,率先開展“信用積分”建設,將移風易俗工作納入“積分”管理,積極倡導節儉辦事、文明理事,通過移風易俗,凈化了社會風氣,樹立了文明新風,減輕了群眾負擔,讓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實惠。將移風易俗在“積分制”中全程展現,可以廣泛發動群眾共同參與鄉風文明建設中來,讓群眾在“搶著干”“比著干”的鼓舞下推動移風易俗再上新臺階。同時也要發動群眾主動參與“一約四會”中來,把反對高價彩禮、反對婚喪事大操大辦、反對鋪張浪費等作為重要內容,嚴格執行婚嫁彩禮、禮金、宴席等事宜的“限高”標準,要讓先進文化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用新時代新文化的號召力力促群眾實現“要我移”變成“我要移”。
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個系統工程,只有持之以恒抓移風易俗,反復抓、抓反復,最終才能讓鋪張浪費、婚喪大操大辦等陋習銷聲匿跡。因此,我們基層干部既要認真走心更要細致用心,要主動作為、帶頭作為、細致作為,真正讓先進的觀念深入人心,讓思想自覺引導行動自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與基層社會相適宜,讓文明之花在廣袤的農村大地綻放。(桐城市黃甲鎮人民政府 王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