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龍眠街道:農文旅深度融合 “保護與發展”雙贏
時間:2022-11-25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龍眠山旅游景區一角。 張令舟 攝
作為桐城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這里嚴控項目落地;作為天然的城市“后花園”,這里需要承載桐城市民的休閑度假需求;曾被列為省級貧困村的四個山區村村集體經濟要壯大、群眾的腰包要鼓起來……如何兼顧“保護與發展”?龍眠街道上下不斷求索,依托龍眠山豐厚的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持續打造“龍眠山旅游品牌”,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在鄉村振興上“闖”出一片新天地。
下足“硬功夫”,改善旅游發展環境。便捷的交通、完善的設施,是吸引游客的首要條件。隨著桐城融入合肥都市圈,發展龍眠山旅游業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龍眠街道多方籌措資金,增加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景區道路的規劃建設,開辟景點之間的旅游環線,切實改善景區的交通環境,游客順暢“進得來,出得去”;以鄉村旅游景區(點)為重點,設置導覽圖、旅游標志等標識標牌,建立了一批游客接待中心、停車場、旅游公廁;出臺優惠政策,引進資金和項目,培育一批星級“農家樂”,挖掘民間特色菜肴,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提高旅游接待檔次;推出一批具有龍眠與桐城特色的文化娛樂項目,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增強景區的吸引力,讓游客“留得住”;科學規劃,因村制宜,點面結合,分層次有重點地推進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和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推進農村河道整治、綠化管護、垃圾收集處理、秸稈禁燒禁拋、農村違建治理,組建專職管護隊伍,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共創“天藍地凈水清景美”的鄉村環境。
寫好“旅文章”,開辟精品旅游線路。龍眠山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獨有的秀美自然風光,歷史上吸引了眾多文人雅士在此棲居,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是桐城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龍眠街道圍繞龍眠山旅游總體規劃,強力打造“桐城文化、山水龍眠”旅游形象品牌,全方位對龍眠山旅游進行整體設計、包裝和對外宣介,突出旅游品牌宣傳主題,充分聚合文學、藝術、新聞媒體的傳播力量,收集整理龍眠山文化資料,編寫龍眠山文化旅游叢書,多形式、多渠道宣傳推介龍眠山旅游,切實提高龍眠山風景區的美譽度、知名度。
探索“新機制”,增強農文旅發展活力。龍眠街道積極探索和創新文旅發展資金籌集方式和途徑,引入市場機制,構建以政府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社會資金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多渠道籌集農文旅發展資金。一方面,放寬市場準入,優化招商引資環境,采取打包或分包形式招商,以不突破總體規劃為原則,最大限度吸引省內外投資者參與旅游景區開發建設。另一方面,建立市、街道、村合理分配機制,完善利益聯動鏈接機制,兼顧各方利益,讓利于民、讓利于企,充分調動各方投資農文旅融合發展積極性,增強農文旅發展活力。
強壯“產業鏈”,“一村一品”促振興。龍眠街道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調動基層黨員帶頭創業的積極性,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以綠色產業為主導,發展“一村一品”。山區四個村,通過“支部+茶葉合作社+基地+農戶”形式發展壯大茶產業,讓茶產業走上規模化、科技化、品牌化的現代發展之路。在城市近郊村,引導資金實力強、管理能力強的企業家投資都市近郊農業,以村級集體或農戶個體參股的方式,形成“創業帶就業,先富帶后富,促進共同富裕”的生動局面;探索村企聯動聯建模式,出臺優惠政策,激勵企業與村合作共建、互惠共贏,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葉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