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日報》12月5日頭版推出中共桐城市委書記章周中的署名文章:
扮靚人文勝地 建強智造名城
時間:2022-12-05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作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部署。桐城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錨定進軍“全省十強”目標,致力打造更有活力更具魅力的“人文勝地”、更有實力更具競爭力的“智造名城”,奮力譜寫現代化美好桐城建設的絢麗篇章。
打造實力強勁的產業之城。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桐城民營經濟發達,要把發展實體經濟和培植特色產業優勢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推動經濟發展量質齊增。堅持工業立市強市。深挖桐城人才資源富礦,招引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落戶桐城,力爭每年招引一個百億級工業項目。堅持走產業集聚發展道路,力爭五年內培育形成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光伏新材料、醫工醫藥健康3個年產值均超500億元的特色產業集群。突出改革創新賦能。發揮“畝均論英雄”改革牽引作用,以差別化措施引導企業轉型升級。用3年左右時間集中盤活清理1.4萬畝閑置低效用地,釋放發展空間。大力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借力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加快鄉村產業振興。著力在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上下功夫,加快推動農業“接二連三”,提升農業產出效益。
打造魅力十足的人文之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文都”桐城要努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真正把人文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突出以文化人。彰顯桐城教育特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精準培育名校、名師、名生。注重用桐城的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人心、匯聚民力,實現“富口袋”與“富腦袋”同向同步。突出以文塑城。加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加快推進六尺巷片區建設,提升城市歷史文化厚重感。以開放包容心態推進桐城派研究,打造更有厚度和底蘊的中國“文學之鄉”,創造新桐城派輝煌。突出以文興業。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龍眠山、孔城老街等景點提升,積極培育民宿經濟等新業態,把自然景觀和人文特質有機融合,讓文都更具魅力、更有活力。
打造山水相融的生態之城。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桐城堅定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力建設綠色桐城、生態桐城。加強生態保護。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堅決整改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加快推動河湖長制提質增效,實現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改善生活環境。穩步推進城鄉大建設,加快推動城市更新,全面改善人居環境,讓群眾生活更舒心、更愜意。深入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推進傳統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全力建設全省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先行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打造共建共享的幸福之城。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行人民之所囑,不斷提升民生福祉、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才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桐城人民。多行利民之舉。把解決就業問題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穩步提升養老、醫療、“一老一幼”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多辦暖心之事。持續抓好“暖民心行動”,切實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多解民生之憂。用心用情做好信訪工作,及時回應群眾訴求。深化運用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和“村民說事”制度,推動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