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風正勁 重任千鈞更篤行
——2022年桐城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
時間:2023-02-09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2022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意義非凡的一年。
這一年,桐城市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復檢,入選省新型城鎮化試點縣(市),裁襟勵子、大關水碗制作技藝、三合龍舟會入選省級非遺名錄,碩果累累!
這一年,桐城成功榮獲中國文學之鄉,掛牌全省首家縣級文學藝術院,文化館晉級“國家一級館”,振奮人心!
這一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堅持舉旗定向,堅定發展信心,對內堅定主心骨、弘揚正能量,對外打好主動仗、展示新形象,辦好了一件又一件的大事,收獲了一樁又一樁的喜訊。
強基鑄魂,文都大地旗幟高揚
葉茂源于根深,路正源于向準。新時代踏上新征程,關鍵靠旗幟引領正確方向。2022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不斷強化思想引領。
圖為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現場。
下足“學習”功夫。聚焦“關鍵少數”,不斷完善中心組學習制度,開展鄉鎮和市直單位黨委中心組列席旁聽,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理論文章,認真學習安徽省委、安慶市委重大決策部署內容,圍繞習近平法治思想,一改兩為、黨的二十大專題開展學習研討,一年來市委理論中心組集中學習12次,編寫《中心組學習》12期,集中研討4次,書面交流70人次。做好常委會理論學習服務,編寫常委會學習材料16期。
圖為青草鎮藝術化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活動現場。
備足“宣講”功課。“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一年來,圍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等重大主題,開展集中宣講120場次。堅持內容靶向化。突出宣講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最困難最憂慮最急迫的實際問題,把“文件語”變成“家常話”,把黨的創新理論播在人們心中,讓群眾聽得進、聽得懂、用得上。堅持形式多樣化。線下“快板書”“說唱曲”,線上“微視頻”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越來越多,“干部講”和“群眾講”結合得越來越好,“我要說”和“大家說”的氛圍越來越濃。堅持隊伍多元化。建立專家、百姓、青年、巾幗、好人、科技英才、同心圓夢七大宣講團,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讓理論武裝入腦入心。
做足“宣傳”文章。一年來,在桐城新聞網開辟了理論專欄專題,集中刊登各鎮街道和市直單位優秀理論文章,反映各地理論動態情況,運用新媒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理論宣講活動,通過微視頻、短視頻、H5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出了一批批接地氣、易傳播的新媒體作品。
“欲事立,須是心立。”一次次入腦入心的學習,一場場繪聲繪色的宣講,一篇篇有滋有味的文章,如冬日暖陽,如春日和風,啟迪心靈、陶冶人生。
放歌立言,壯大主流思想旋律
記錄時代變遷,見證發展歷程。一年來,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始終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圍繞中心工作,立足主業主責,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提振精氣神,以“最強音”為桐城放歌立言。
主題宣傳有聲有色。先后組織策劃了《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民生工程,共享發展成果》《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雙擁”爭創在行動》《創建國家和省級衛生城市》《奮進振興路,當好“排頭兵”》《奮斗者正青春》《推動疫情常態化防控》《長江禁捕退捕在行動》《改作風、辦實事、優環境 桐城在行動》等一批有影響力的欄目,全方位跟蹤報道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工作部署。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條主線,謀劃重點宣傳專欄,先后推出《十年巨變看桐城》《喜迎二十大》《聚焦二十大》《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等一大批專題專欄。廣播電視、報網微和移動客戶端同步發力,有力提升了新聞宣傳的時度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圖為桐城美食走上央視熒屏。
對外宣傳出新出彩。積極推送桐城好聲音、新亮點,2022年我市在安慶市級及以上黨報臺發稿2400余篇(條),其中中央級媒體用稿97條,《人民日報》7條(頭條2篇),央視25條;省級媒體用稿800余篇,《安徽日報》176條(其中頭版及頭條22條),《安徽電視臺》369條(其中安徽新聞聯播74條)。借助央視平臺擦亮桐城名片,進一步提升文都知名度、美譽度。央視10套《味道》播出《原味鄉間·桐城篇》(上、下),對桐城的大關水碗、火烘肉等6道特色美食進行宣傳推介,總時長近1小時,取得良好的收視反響。央視7套《軍迷行天下》專題節目之《首俘日寇之謎》,節目時長27分鐘,充分展現新四軍四支隊在桐城市的抗戰歷程,更是將桐城的紅色文化傳播到全國各地。新渡鎮“核桃林的俏海歸—余方琴”走上CCTV-17《三農群英匯》,山核桃登上CCTV-1《健康知時節》。
圖為“桐城市融媒體中心”官方抖音號發布的短視頻截圖。
融媒宣傳聚合共振。創新融合,新媒體宣傳實現突破升級。2022年,“桐城市融媒體中心”官方抖音號發布短視頻388篇,其中5w+ 83篇,10w+ 41篇,100w+ 3篇,單條短視頻最高瀏覽量達458.7w。10月份,“桐城新聞”微信公眾號以總閱讀量543782次、“徽喜鵲指數”868,位列安徽政務微信影響力排行榜縣級周榜(10月2日~8日)第1名。同時積極利用上級主流網站、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對外傳播桐城聲音。2022年在安慶級及以上重點媒體客戶端、官方公眾號、視頻號及學習強國平臺發稿4000余篇(條),在人民網、新華網、中新網等網站發稿865篇,今日頭條發稿648條,鳳凰網發稿2045條。在新華網、新華社客戶端發布短視頻作品12個,瀏覽量均達到50萬+,其中3個短視頻作品瀏覽量突破100萬+。邀請鳳凰網、今日頭條拍攝桐中120周年校慶宣傳短視頻。新華社直播安徽聚焦“桐城鋅米” 探訪“皖美糧油”;央視財經直播聚焦桐城智造產業。
圖為桐城中學建校120周年校慶活動現場。
社會宣傳如火如荼。圍繞“傳承文脈 勉成國器”校慶主題,制定出臺《桐城中學建校120周年校慶新聞宣傳方案》,做好主題宣傳。制定出臺《桐城市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宣傳工作方案》,開設專題專欄,廣泛深入報道移風易俗新事例、新典型。充分利用橫幅標語、宣傳車、墻體畫、“大小喇叭”、公益廣告等載體,廣泛開展主題宣傳教育。用活文藝載體,創作主題文藝作品,講好移風易俗故事。認真組織對重要會議精神、鄉村振興、國防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反電詐、防溺水等專項活動宣傳工作,利用宣傳櫥窗欄350余處、戶外廣告牌200余處,張掛、刊播宣傳標語近萬條,營造濃厚氛圍。
每一項好成績的取得,每一句好聲音的唱響,無一不增強了信心、溫暖了人心、匯聚了民心,這些共同形成了推動桐城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深耕沃土,文明風尚滿庭芬芳
道德之力春風化雨,文明之風薪火相傳。一年來,全市大力開展文明創建工作,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加大先進典型選樹推薦力度,扎實推進公民道德建設。
圖為遍布街頭的公益宣傳廣告。
五大創建常抓不懈。文明城市創建高標推進,打造城區50個文明示范小區,改造老舊小區33個、背街小巷28180平方米,修建相關鎮村沿線70座公交候車亭,切實提升群眾出行便利程度。文明單位創建跨越延伸,評選88家第三屆桐城市文明單位,其中非公企業19家。文明村鎮創建水平提升,23個鎮(街道)村(社區)通過第七屆安慶市文明村鎮驗收,推報5個鎮村參評省級文明村鎮。文明校園創建擴容升格,申報省級文明校園2所、安慶級文明校園3所。文明家庭創建蓬勃開展,5戶家庭獲評第一屆安慶市文明家庭,組織開展桐城市第二屆文明家庭評選活動,34戶家庭獲評,最美家庭評選產生桐城市“好婆婆”10名,提名獎13人,“好媳婦”9名,提名獎14人,推動傳承好家風、好家教、好家訓。
文明培育溫暖人心。動員廣大黨員干部帶頭參與志愿服務,會同團市委、桐城技校、江淮工業學校打造2支特色志愿服務隊伍,常態化開展文明交通勸導等活動。建立桐城市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全面加強部門協作配合,一年來,結合春節、元宵、清明等“我們的節日”以送政策、送科技、送文化多種形式吸引群眾廣泛參與,全市共開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1000余場。
圖為桐城市2022年“好婆媳”頒獎典禮現場。
典型選樹弘揚力量。持續開展桐城好人、崗位學雷鋒標兵、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四個十佳”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將移風易俗重點內容納入評選標準;常態化組織推報安慶好人、第六屆安慶市道德模范評選活動;積極對接推報安徽好人、中國好人評選活動。一年來,共推評各級好人67人,其中文昌街道官橋村的周桂蘭、劉巧毓婆媳二人榮登中央文明辦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選評安慶市道德模范3人(提名)、安慶市崗位學雷鋒標兵、活動示范點2個(人)。通過各級好人、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的選樹、表彰、禮遇,廣泛宣傳先進事跡,用身邊好人的力量感染每一個人,讓文明之花處處綻放。
圖為桐城市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暨文明創建工作大會現場。
移風易俗蔚然成風。成立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桐城市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宣傳工作方案》,開設專題專欄,廣泛深入報道移風易俗新事例、新典型。充分利用橫幅標語、宣傳車、墻體畫、“大小喇叭”、公益廣告等載體,廣泛開展主題宣傳教育,營造濃厚社會宣傳氛圍。用活文藝載體,創作主題文藝作品,講好移風易俗故事。涌現出“共享單車迎親隊”“送賀信祝福學子”等多種不同風格的特色做法,體現出我市在移風易俗工作上的有效成果。
惠民為本,創新傳承綿綿文脈
文化是新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一年來,全戰線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題,不斷適應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促進了滿足人民文化需求與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
堅持文化惠民。常態舉辦各類文體活動,先后舉辦2022安徽鄉村“村晚”3場、“石之韻”淮北市博物館館藏漢畫像石拓片展、“一代正宗?桐城派”展,“禮贊新時代”——桐城市第五屆少兒書畫、“全民健身 暢享人生”主題攝影大賽展、“興文化高質量發展?惠民生共筑中國夢”桐城市第十二屆新春戲迷大聯歡直播活動等活動。舉辦2022年桐城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各項活動;舉辦以“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為主題的第28屆的全市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并積極組織參加安慶市舉辦的系列比賽,在系列征文比賽中,桐城兩名選手榮獲小學組一等獎。舉辦“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時代”主題文藝演出、舉辦“喜迎二十大 禮贊新時代”美術作品展等系列迎接黨的二十大主題活動,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
圖為新編大型黃梅戲《方以智》劇照。
傳承文化基因。新編大型黃梅戲《方以智》,入選為2022年度安徽省戲劇創作孵化計劃。《幸福茶歌》榮獲第三屆安徽省群星獎入圍作品獎。創作黃梅小戲《谷雨時節》《喜宴》等參加2022 年安慶市黃梅戲小戲暨地方戲曲展演。《毛洪記》參加2022年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組織文化館《幸福茶歌》參與2023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小型劇(節)目和作品創作和資助項目(歌曲)申報。初步形成包裝印刷、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圖書音像、休閑娛樂、文藝演出、文化旅游、工藝美術、信息服務等行業在內的綜合型文化產業體系。2022年全市已擁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園區)4個,文化類馳名商標3個,文化類著名商標 8件,金科印務、百世佳、順彤包裝等企業榮登安徽省印刷優勢企業名單,18家次文化企業榮登全省民營文化企業百強。
圖為安徽·中國桐城文化博物館
賦能文旅振興。以桐城文學小鎮建設為重點,加速推進“三街一巷”建設,加強名人故居的保護利用,安徽·中國桐城文化博物館和左忠毅公祠先后完成布展并投入運營;姚瑩故居和方以智故居已順利完成修繕,正有序推進布展;投資7.9億元六尺巷歷史片區恢復重建項目也即將完工。中共桐懷潛第一次黨代會、戴長春飯店等紅色旅游景點綻放新光彩。突出全域旅游理念,合理開發大石板民宿、養生農莊、嬉子湖露營地等住宿設施,打造一批鄉村旅游特色線路,推出一批具有桐城文化內涵的創新、創意文旅產品,讓桐城文化活起來、亮起來。
“肩扛千斤謂之責,背負萬石謂之任。”當前,桐城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2023年我們必須堅持守正創新,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以新擔當新作為新氣象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強起來,講好桐城砥礪奮進的故事,遠揚桐城鏗鏘前行的聲音,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使命、無愧于人民的嶄新業績,譜寫好桐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篇章。(桐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