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欄目 > 改作風、辦實事、優環境 桐城在行動
保豐收 添風景
【春耕一線見聞】桐城:去冬今春整修當家塘691口
時間:2023-02-09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去冬今春,龍騰街道坊正村大泊子、門口塘、夾塘與菱角塘共4口當家塘完成整修。2月8日,筆者跟隨該村黨總支書記吳方東現場查看“翻新”的塘口,石砌混凝土澆筑的擋土墻和排水溝、硬化的塘埂道路、新增的便民設施,給人以滿滿的安全感。
吳方東告訴筆者,2022年入冬后,村里利用桐城市整修當家塘項目資金6.96萬元、街道扶持資金2萬元,對這4口塘進行了清淤整治,總蓄水量增至20萬立方米,不僅能滿足周邊600多畝農田的灌溉需求,也解決了4個村民組850戶人家的生活用水問題。
在該村官塘村民組,整修后的當家塘塘埂內側栽上了垂柳,外側栽上了香樟,塘埂上鋪上彩磚,建成環塘休閑路,配建了長椅石桌、綠化帶、不銹鋼防護欄,供村民休閑散步。官塘村民組組長汪心才笑呵呵地說:“靠近村莊的當家塘,現在不但是旱澇保收塘,而且變成了鄉村觀光塘,多好啊!”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任務已經明確。據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科負責人程紅雨介紹,由于我市不少當家塘年久失修,塘埂坍塌,塘內淤泥多,直接影響蓄水,導致灌溉用水十分緊張。2022年又遇夏秋冬連旱,造成全市當家塘口普遍干涸,市委市政府多措并舉,千方百計解決抗旱用水問題,統籌財政投入資金1200萬元,對全市688口當家塘進行整修。兔年春節前,全市已清淤整修當家塘691口,超額完成任務。通過整修,既增強了塘口蓄水能力,美化了鄉村環境,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
在龍騰街道望城村石莊塘邊,村民們抱著臉盆、提著菜筐,三三兩兩趕來洗衣、洗菜,清亮的塘水蕩起陣陣漣漪。“石莊塘是石莊組最大的塘口,承擔著蓄水灌溉﹑洗衣洗菜﹑畜禽飲水﹑改善生態等多重功能。”石莊村民組組長高名林告訴筆者:“臘水滿塘,糧食滿倉。只要塘中有水,遇到大旱,種田人心里不慌。石莊塘共投資2.27萬元整修,現蓄水量約3萬立方米,能灌溉205畝農田,已經被人承包養魚,每年可獲承包金500元,用作該塘日后管護開支。”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發揚自我革命精神,堅持嚴的基調,持續深化“一改兩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我市將把鎮村主導與群眾主體結合起來,緊緊依靠村民、充分發動村民,尊重村民意愿,發揚群眾首創精神,持續整治當家塘,讓當家塘成為村莊的“風景塘”、生活用水的“凈水塘”、旱澇保收的“豐收塘”。(孫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