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 > 中國?桐城第三屆富鋅產業發展暨桐城文旅推介大會
打造“鋅”引擎 實現“鋅”愿景
桐城著力打造“中國鋅谷”
時間:2023-03-20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桐城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鳥瞰。
在這個播種希望的時節,桐城又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時刻:4月2日,中國·桐城首屆富鋅產業發展論壇暨桐城鋅米白皮書發布會將在桐盛大啟幕。屆時,近百名全國農業領域的知名專家、企業代表將歡聚一堂,為桐城富鋅產業發展、富鋅產品開發、品牌打造等獻智獻力。桐城打造“鋅”引擎、實現“鋅”愿景再續新篇章。
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被譽為“生命之花”“智力之源”。2018年5月25日,自然資源部公布“桐城查明大面積富鋅土壤”:每千克土壤中鋅元素含量在80-200毫克之間的土地面積達135平方公里,占全市耕地面積30%,且環境質量總體良好。
自2018年起,桐城市委市政府搶抓機遇,瞄準“富鋅”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把發展生態富鋅產業作為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強市富民的重要抓手,著力打造“中國鋅谷”。
圖為龍眠山中的富鋅茶園。
強化規劃引領,構建功能農業產業體系。桐城將發展富鋅產業列入農業農村工作重點,成立了鋅產業開發領導小組、桐城市富鋅產業協會;制定了《桐城市富鋅農業產業開發實施方案》《桐城市富鋅農業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桐城市富鋅農產品產業開發管理辦法》,成功申報《桐城市鋅米種植技術規程》《桐城市含鋅綠茶種植技術規程》兩項安慶市地方標準,發布了45個含鋅大米、富鋅綠茶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建立了桐城市首家富鋅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成立產業聯盟,規范了產、加、銷“五統一”。
聚智建設“平臺”,推進產業融合。桐城與中國農科院、中科大蘇州功能農業研究所、南京農大、合工大、安徽農大、安徽農科院、國家功能農業聯盟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先后舉辦了中國·桐城首屆富鋅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桐城市首屆優質富鋅米食味品鑒會、桐城市鋅資源產業發展研討暨項目洽談會、全國鋅肥施用技術培訓班暨富鋅農業發展論壇、“桐城鋅米”推介會;與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研究所合作編制《桐城鋅米》白皮書。截至目前,桐城已建成富鋅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5萬畝,年產富鋅大米2.1萬噸,建成標準化富鋅茶園4萬畝,年產富鋅“小花茶”390噸。富鋅大米、富鋅茶葉、富鋅藍莓……一個個拿得出手的響亮品牌,打響了桐城“富鋅”的名號。
圖為雙港鎮紅日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富鋅水稻機收現場。
精心培育“龍頭”,補鏈成群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桐城堅持“鋅+X”產業推進模式,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后培育出8家富鋅農產品加工主體,研制生產了一批以米粉、米線、米稀、薄脆、年糕等為主的即食、休閑、益智食品;連續多年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加上海、合肥、南昌、成都等名優農產品(功能食品)展示(展銷)會,實現產值7億元;培育龍頭企業,內引外聯構建產業集群,目前,桐城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9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21家、安慶市級79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79家;省級示范聯合體14家,桐城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0家,建成了年產值超10億元的綠色糧油產業集群。
聚焦品牌建設,線上線下拓展營銷市場。桐城已申報“桐城鋅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文都鋅品”區域公共品牌;完成桐城小花茶展示館、“桐城小花”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建設;擁有青草香大米、“桐城小花茶”、瓜蔞子、小龍蝦、藍莓、葡萄等13個鋅產品品牌。其中,“天莊大米”“龍眠山茶油”獲“皖美農品”產品品牌,桐城茶油、百花蜜、香菇、黃栗粉成功申報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據不完全統計,桐城面向滬蘇浙地區的農產品銷售額達82億元,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10.5億元。2022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實現225億元。
圖為新渡鎮土橋村種植的富鋅金絲皇菊喜獲豐收。
多年努力耕耘,多重優勢匯聚,為桐城贏得了“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全國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示范縣、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高質高效試點縣等“國字號”招牌。富鋅產業,已經成為桐城經濟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圖為線上線下熱銷的富鋅系列產品。
把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桐城正在路上。未來,桐城將按照“一產奠基、二產支撐、三產引領”,著力推動富鋅農業融合發展,重點打造富鋅水稻標準化生產區、富鋅生態康養啟智休閑區、富鋅生態循環種養示范區、富鋅果蔬及畜禽產業示范區、富鋅茶產業功能提升區和綜合服務區,實現富鋅種植業、加工業、康養業等同步發展壯大,開辟一片現代農業發展的“藍海”,讓“中國鋅谷”響譽全國、走向世界。(趙玲玲 潘聽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