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一線見聞】桐城:工廠化育秧 開啟春耕“加速度”
時間:2023-03-27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育秧機生產秧盤。
日前,桐城市范崗鎮棋盤嶺村雙福家庭農場的育秧工廠里,呈現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們將秧盤放置到自動育秧機的前端,添加好稻種和基質肥土,育秧機便可自動完成撒土、播種、澆水等一系列工作,一塊塊長方形的育秧盤成品隨后被送到育秧工廠。自動化育秧不僅可以讓育秧環境可控、提高秧苗質量,而且培育出來的秧苗更加均勻健壯,管理方便,節省勞動力,育秧效率高。
進入春分節氣以來,桐城各地進入了早稻再生稻育秧的關鍵時期。今年,當地推行育秧集約化、規模化、工廠化生產,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夠實現水稻高質高效育秧,為全年糧食生產跑出“加速度”。
去年,雙福家庭農場投資120余萬元,建成占地約5000平方米的智能水肥一體化育秧大棚,內設自動化升降系統、頂棚通風系統、噴灌系統,除了為自己種植的水稻育秧以外,這段時間,還接到不少來自周邊鎮村種植戶的育秧訂單。據農場負責人佛國星介紹,目前這個大棚已經完成再生稻育秧800畝,后期還有800畝田的育秧工作即將開始。大棚育秧的好處除了節時節工,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避開倒春寒對早稻的危害,提高了秧苗素質。
圖為農場負責人查看秧苗長勢。
據了解,育秧高峰期,各育秧工廠每天務工人員有二十人左右,主要進行基質育秧和擺模,務工人員日均工資約80元到100元。
目前,桐城市6萬多畝早稻、再生稻生產已經全面啟動。當地正積極推進水稻育秧、插秧、收割的全程機械化,用科技力量,牢牢守住“糧袋子”。(徐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