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崗鎮:除舊布新辦“家事” 淳風正氣惠民生
時間:2023-03-30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移風易俗藝術化宣講活動現場。
嚴格控制婚宴規模,婚嫁“零彩禮”,親朋隨禮禮金不超過400元;喪事殯期不超過3天,不大操大辦,不請樂隊;小孩出生、老人過壽、學生升學等其他情況不操辦……如今的范崗鎮,紅白喜事大張旗鼓的陳規陋習逐漸被人們摒棄,移風易俗的新風勁吹鄉村大地,極大減輕了當地群眾的“人情債”,提升了鄉村的文明程度。
村規民約“約”除陳規陋習
“去年戰疫期間,村民黃玉美將三個兒女寄回的6000元現金,捐給村里辦公益,自覺取消了給老伴丁光明辦七十大壽壽宴計劃。他倆帶頭參與移風易俗,至今在村里傳為美談。”合安村黨總支書記黃青羅說。
根據《桐城市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實施方案(試行)》,范崗鎮19個村(社區)在廣泛征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重新修定村規民約,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等移風易俗具體要求,充實到村規民約,黨員干部帶頭執行,紅白喜事均報備,村民們紅白喜事參照村規民約確定的標準操辦,鋪張浪費、攀比之風因此日漸消退。
“周書記家給兒子辦婚事,嚴格按照村規民約來,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以前,大家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相互攀比,屬實沒必要。簡簡單單辦家里大事,大家一起熱鬧熱鬧就很好!”談起高黃村黨總支書記周桐林家操辦的婚事,當地村民徐禮剛這樣對記者說道。
農村食堂“辦”出節儉新風
今年1月11日,村民段曉琴在范崗鎮石井鋪村剛運營的農村食堂為女兒操辦了婚宴,8桌喜宴,每桌12個菜肴,葷素搭配,定價680元,共節約了近萬元開支。她高興地對記者說:“村辦食堂環境好,食材新鮮,味道也不錯,交通很方便,特別是價格實惠,親戚朋友吃了都非常滿意。”
為從源頭上制止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石井鋪村利用老村部房舍,籌資30萬元建成農村食堂,村民家的紅白喜事都可以在此操辦,最多可以辦8桌,標準是“每桌不超過800元”。同時,村辦食堂地處全村中心位置,方便了群眾就近辦理宴席。農村食堂的運營,也改變了以往“占街搭棚、砌磚架鍋、門板為臺”的老舊辦宴模式,村民在宴席場地搭建、設備租賃等方面成本降低了70%,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藝術宣講“唱”響移風易俗
為廣泛宣傳移風易俗,范崗鎮老年學校的藝術愛好者高萍、桂學青自發編排了黃梅小戲《移風易俗是心聲》,通俗易懂的歌詞配上黃梅小調,唱出來格外親切動聽,鎮老年學校組織學員到各村(社區)開展演唱活動。范崗鎮還邀請非遺桐城歌傳承人用桐城歌的曲調傳唱“移風易俗”,在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鄉村大舞臺等地累計開展移風易俗藝術化宣講18次,受眾近1萬人次,有力推動了文明新風進村入戶、深入人心。
黨員干部做移風易俗的引領者、踐行者,廣大群眾成為新風俗的制定者、執行者和受益者。新風尚如春雨潤物,在范崗大地開遍文明之花。(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