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改造一線見聞】桐城:科技加持 小番茄生長充滿“大智慧”
時間:2023-04-14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植保園藝工程師查看植株病害情況。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近年來,桐城市通過打造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引進先進的農業設施和種植運營技術,讓一顆顆紅番茄從種子到送上餐桌,經歷一番現代化“智慧”之旅。
走進位于范崗鎮的桐城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的荷蘭文洛式玻璃溫室,如同走進了“番茄森林”,一串串紅綠相間的番茄掛滿枝頭,顆顆飽滿圓潤、讓人垂涎欲滴。植保園藝工程師趙殿賀正操控著軌道作業車穿梭其間,仔細巡查植株病害情況,以便及時采取相應預防措施。
與傳統的種植模式相比,溫室內采用無土栽培技術和全程數字化管理。番茄根植于長方條狀的椰糠“土壤”中,順著繞蔓繩固定向上生長。溫室內隨處可見密密麻麻的管線和傳感器,它們精準控制著番茄生長的環境條件,以及植株生長所需的水肥滴灌。記者還發現,溫室頂端還利用紅光、藍光組合處理的補光燈提升光合作用。
圖為工人采摘成熟的番茄。
在這樣一座“五星級”溫室內,一排排五米多高的番茄植株在精心呵護下,實現了全年、全天候生產。調整光照、澆水施肥、修剪葉片等操作,都能通過系統指令進行操控。僅靠十余名工人,這里每天能產出數10噸番茄銷往高端市場。
在智能化溫室建造技術、環境控制系統、智能化水肥一體化控制技術、懸掛種植系統、標準化無土栽培技術、勞動力管理系統等現代科技手段的集成應用下,這里的番茄一年的生長期長達10個月,年產量2200噸,暢銷全國各地市場。
“番茄成熟、采摘以后,就來到我們這套自動生產線,由工位上的工人進行分揀,然后進行自動化包裝、碼垛,保證了番茄當天采收、當天包裝和發運,當天晚上就可以到達我們的客戶手里,讓消費者第一時間嘗到最新鮮的番茄。”凱盛浩豐桐城基地生產加工主管高宏偉向記者介紹道。
圖為番茄分揀生產線一角。
數字技術與農業的加速融合,為農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演進。一顆顆“紅番茄”帶領鄉親們邁上了一條綠色、高效、增收的現代農業發展的快車道。
目前,桐城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共為楊安村村集體經濟增收60余萬元,100多位村民實現就地就業,人均月務工收入四千元左右。楊安村黨總支書記黃加云表示,下一步,該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全力服務好智慧農業產業園二期建設,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愿景。(徐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