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牢記“國之大者” 提升耕地保護和利用水平
“十二五”以來,全市已建成高標準農田59.87萬畝
時間:2023-06-13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耕地是農業發展的根基和命脈。耕地保護是“國之大者”,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大局。近年來,我市以“控、管、護、建、種”一體推進,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全面促進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控”好耕地。我市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不可逾越的底線,全市共劃定永久基本農田近66.8萬畝,優化調整后生態保護紅線面積287.19平方公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面積78.54平方公里;有序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將城鎮開發邊界外的164個行政村按照特色保護類、城郊融合類、聚集提升類、搬遷撤并類進行規劃編制,目前已完成15個鎮(街道)90個村的村莊規劃,其余74個村在今年底前基本完成村莊規劃。
“管”好耕地。我市壓實耕地保護屬地責任,創新部門協作機制,形成檢察監督與行政執法協同發力的新格局;嚴格按照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整改攻堅工作部署,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依規推動問題整改,逐圖斑明確整改主體責任、處置目標及處置時限,加快整改糾正,確保限期完成整改任務。
“護”好耕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強化耕地保護監管,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國土地日、“12·4”國家憲法日等重要時間節點,深入開展自然資源政策法規“四進”活動,同時依托基層鎮(街道)自然資源和規劃管理中心(所)開展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農村建房“八不準”等政策宣傳,提高干群的耕地保護意識,對2022年度耕地保護工作成效突出的孔城鎮、青草鎮以及23個村(社區)給予獎勵,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耕地保護氛圍。
“建”好耕地?!笆濉币詠恚沂屑涌煅a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共建成高標準農田59.87萬畝;以土地綜合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為抓手,開展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切實增強耕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實現“藏糧于地”。2022年,全市申報實施并驗收新增耕地項目141個,新增耕地2089畝。2023年兩個批次增減掛鉤項目實施方案正在編制,預計新增耕地400余畝。
“種”好耕地。我市持續統籌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耕地集約化利用,實現地盡其利。今年,全市中稻種植面積達63.5萬畝,已投入農業機械4000多臺套,農業生產機械化率達96%;現有旱地面積6.4萬畝,能夠穩產高產的旱地面積約5.2萬畝。(戴紅霞 李雙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