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建好“職工之家” 當好職工“娘家人”
——赴寧國市總工會考察學習心得體會
時間:2023-06-15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近日,聚焦“縣級工會加強年”工作,桐城市總工會組隊赴寧國市總工會考察學習。此次考察通過聽取介紹、現場參觀等形式,讓我們對寧國市總工會的工作有了全面地了解。讓筆者感觸最深的是:寧國市總工會每項工作都以服務職工為中心,用心用情把工會建成“職工之家”,當好職工最信賴的“娘家人”。桐城市總工會應以此為鑒,汲取經驗,提升工會工作質效。
寧國市是安徽省宣城市的下轄縣級市,位于皖東南山區,全市面積2487平方公里,人口38萬人,有8家上市公司,有工會組織1097個,工會會員7.33萬人,其中,非公企業工會組織696家,工會會員6.1萬人,寧國市總工會獲評2021年安徽工會系統先進集體,先后被全總、省總和宣城市總三級工會確定為“縣級工會加強年”專項工作聯系點。
工作很“上心”。寧國市總工會以“縣級工會加強年”為契機,提出打造10個單項工作樣板點的目標,從工人文化宮建設、職工技能培訓、戶外勞動者驛站、困難職工幫扶再到勞模宣講、基層工會組建等工作,都是立足實際、注重細節、力求實效。如,在開展職工技能培訓方面,按照“職工點單、培訓機構接單、工會買單”方式,注重與人社部門培訓做好互補,盡量安排培訓補貼目錄之外且企業有需要的內容,讓培訓有實效。又如,在工人文化宮的市場化運營方面,突出的是職工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引入的經營主體以提供飲料、出售書籍為收入點,其他均免費。
關愛很“暖心”。寧國市總工會堅持以職工需求為導向,關愛職工群體。在建設戶外勞動者驛站時,滿足外賣小哥、送餐員的所急所盼,特意與供電部門聯合建設電瓶車電池充換站點,為他們節省時間,受到新業態就業者的一致好評;在幫扶困難職工的同時,對一些不夠建檔條件的職工家庭,他們除開展送溫暖之外,還收集“微心愿”,并適時向社會發布,由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認領,幫助這些家庭實現一些小心愿、解決一些小困難;對通過“皖工鵲橋聯誼”牽手成功的青年男女贈送電影券等。
服務很“貼心”。在勞模工匠宣講上也是緊貼社會需求,大多選擇來自基層一線的草根勞模,要么自己宣講,要么將他們的事跡寫成故事由別人來宣講,特別在“勞模宣講進校園”方面,主要選取面臨選擇進普通高中還是進職業高中的初三學生宣講,讓他們懂得“平凡崗位也能成就人生”;在利用工人文化宮開展“五一學堂”方面,契合職工需求,每周分時段開設書法、葫蘆絲、舞蹈、唱歌等深受職工喜歡的興趣培訓班,有的興趣班甚至一票難求;職工書苑開展的“職工閱讀分享會”,更是寧國市總工會的一項品牌工作,已辦22期,場場火爆,深受職工喜愛,被評為“全國工會優秀職工讀書組織”。
寧國市總工會在每一項工作上都是用盡心思為職工考慮、腳踏實地干出為民實效,許多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對我們做好工會工作啟發很大。
今年是“縣級工會加強年”的攻堅年,剛剛閉幕的安徽省工會第十五次代表大會,為我們各級工會組織提出了新的奮斗目標和工作要求。如何立足實際,傾力打造“講政治的忠誠工會,敢擔當的有為工會,善服務的暖心工會,強基層的活力工會,嚴作風的勤廉工會”?筆者認為,桐城市各級工會組織應該從以下方面付諸努力:
彰顯優勢,亮點工作“好上加好”。相較于寧國市總工會,桐城市總工會也有自己的亮點工作或者說是特色工作。2008年開始實施的職工住院醫療互助互濟工作,桐城在全省率先實行,經過15年的實踐,報銷比例逐步提高,為生病住院職工大大減輕了經濟壓力,得到職工的一致好評。我們要圍繞這一亮點工作,一方面要擴面提標,提升報銷比例,擴大覆蓋面;另一方面要與現行的大醫保政策相協調,適時調整報銷政策,推行“網上辦、一次辦”,讓職工群體得到更多實惠。作為全省率先實現“基層鄉鎮總工會全覆蓋”的縣(市),桐城應充分發揮“建會入會”的工作經驗,推進新業態行業的建會入會工作。我市目前已組建了快遞行業、物流行業等領域的工會組織,還要推動網約車等行業適時建立工會組織,并著力打造行業工會組織品牌,力求亮點工作繼續出彩。
強化引領,引導職工“向上向善”。各級工會要時刻牢記、忠誠履行工會組織的政治責任,引導職工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立足崗位,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一是弘揚好“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借鑒寧國市勞模宣講活動的好做法,積極開展勞模宣講“五進”活動,發揮好我們已組建的勞模宣講團,分類分批組織勞模開展有針對性、接地氣的宣講,并以工人文化宮為平臺,以“五一學堂”為載體,發掘一批先進典型,以職工身邊的榜樣來感召和引領職工。二是持久開展各類技能競賽,引導職工以“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為主題,參加各類競賽活動,開展群眾性的技術創新活動,完善“五小”活動體系,適時推出職工群眾創新成果展,借鑒寧國市“工匠大師和技能大師季度評選、金牌職工每年評選”的好做法,激發職工群眾在不同崗位上“比學趕超”。三是豐富職工文化生活。以滿足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導向,用好現有陣地,立足實際,在工人文化宮建設上求突破,盡可能增強“為職工群眾服務”的服務功能;積極與文旅體等部門合作,借用或租用場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的職工文化體育活動,嘗試與文體活動場館合作,開設更多的工會會員活動場館,讓會員享受常年免費或優惠的文體活動,實現“精神富足”。
賦能增效,服務職工“暖上加暖”。我們既要做好“雪中送炭”的幫扶救助,也要做好“錦上添花”的關愛工作。一是開展好工會“四季送”品牌服務活動,常態化開展“春送崗位、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活動,不分季節服務好職工,像寧國市總工會那樣,注重服務細節,做實“四季送”的后續跟蹤服務。二是關注新業態勞動者,從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入手,關注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贈送互助保障意外傷害險,開展免費體檢,建好用好“戶外勞動者驛站”,為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的幫助。三是抓好特色服務,關注職工心理健康,建設“健康小屋”,聘用心理輔導師常年為職工提供專業服務;關注大齡職工青年,適時開展“皖工鵲橋聯誼”活動,宣傳、倡導積極健康的婚姻觀和生育觀;推進職工療休養、職工互助保障,拓展“互聯網+”普惠服務覆蓋面,落實各具特色、服務職工的實事項目。
矢志創新,以點帶面“整體出彩”。今年,安徽省總工會將對全省縣級工會工作進行全面考核,我們要瞄準“安慶第一、全省第一方陣”的目標,圍繞省總工會的“42101”重點工作格局,高質量完成“規定動作”,創新做好“自選動作”,實現“好中出彩”。一是對照“縣級工會加強年”的工作清單和任務清單,對標對表,超前或超質完成既定任務。二是突出打造好“一縣一品”的品牌,著力將已成功申報的“工會+法院”項目打造成具為桐城特色的工作品牌,以已建成的“職工法律援助站”為平臺,用好“六尺巷調解法”,探索并建立“工會+法院+N”一體化維權解紛機制,切實為職工維權做好服務,實現“一縣一品”工作有特色、有實效。三是創新推進服務職工體系建設。以問題為導向,在服務勞模工匠、發揮引領作用上多思考,在強化職工思想引領上有作為,在建好管好用好“工會服務驛站”等陣地建設上動腦筋,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面下功夫,在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上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在加快智慧工會建設上有行動,在推行工人文化宮的“社會化、市場化”運營方面有創新,實現服務職工普惠制、常態化,真正把各項民生實事辦好辦實。(王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