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重崛起 再度領風騷
桐城榮冠中國“文學之鄉”
徐貴祥陳先發劉存磊致辭 安亞斌查結聯許春樵桂治華江學潮潘利民殷銳等出席授牌儀式暨《安徽文學》獎、第四屆桐城市文學藝術獎頒獎大會
時間:2023-07-08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中國“文學之鄉”授牌儀式暨2018-2020年度《安徽文學》獎、第四屆桐城市文學藝術獎頒獎典禮現場。
為賡續桐城文脈,打造“人文勝地”,提高桐城文化美譽度和影響力,促進文學精品創作,7月8日,中國“文學之鄉”授牌儀式暨2018-2020年度《安徽文學》獎、第四屆桐城市文學藝術獎頒獎典禮在桐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長徐貴祥,中華文學基金會秘書長安亞斌,省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省出版協會理事長查結聯,省文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先發,省文聯副主席、省作協主席許春樵,安慶市文聯黨組書記桂治華出席授牌儀式和頒獎典禮。
桐城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存磊出席活動并致辭。我市領導江學潮、潘利民、殷銳、占娜出席活動。
圖為中國作協副主席、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長徐貴祥在中國“文學之鄉”授牌儀式上致辭。
徐貴祥在致辭中表示,桐城文化久負盛名,具有超越地域的影響力、感召力。桐城獲得中國“文學之鄉”稱號,是桐城文學和桐城文化的再動員和再出發。希望大家共同聚力,讓文學貼著地皮走、進入尋常百姓家,為鄉村振興聚力賦能、為美好生活激蕩正能量。
圖為省文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先發在中國“文學之鄉”授牌儀式上致辭。
陳先發代表省文聯向桐城榮獲中國“文學之鄉”稱號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桐城獲評中國“文學之鄉”,既是在向文化先賢致敬,也必將喚醒與激發新一代寫作者的文學使命感與創造力。他表示,省文聯將發揮組織優勢、專業優勢,采取更多正向激勵措施,讓文學創作保持生生不息的創新活力,為文化文藝事業繁榮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圖為桐城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存磊在中國“文學之鄉”授牌儀式上致辭。
劉存磊向各位來賓表示誠摯歡迎。他指出,桐城是山水之城、文化之邦、崛起之城,深厚的文化底蘊是當代桐城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桐城將以榮獲中國“文學之鄉”稱號為新起點,繼續堅定文化自信,發揮人文優勢,推動文藝繁榮,實現文化強市,在建設文化強國、文化強省的征程中提供桐城模式、貢獻桐城力量。
圖為徐貴祥為桐城授予中國“文學之鄉”牌匾,桐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殷銳代表桐城市委市政府接牌。
授牌儀式上,安亞斌宣讀《中國文學基金會關于安徽省桐城市申請創建“文學之鄉”的復函》。徐貴祥為桐城授予中國“文學之鄉”牌匾,桐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殷銳代表桐城市委市政府接牌。
圖為2018-2020年度《安徽文學》獎(詩歌類)頒獎典禮現場。
活動當天,2018-2020年度《安徽文學》獎和第四屆桐城市文藝獎獲得者受到表彰;獲獎者還共同探討新時代中國文學的發展良策。
中國“文學之鄉”是中國作家協會授權、由中華文學基金會具體實施的文學公益項目,旨在通過文學品牌創建,進一步繁榮當地文學創作、普及文學知識、鼓勵和扶持基層文學事業建設,起到“標桿”示范作用,共同推動文學事業發展。
圖為第四屆桐城市文藝獎頒獎典禮現場。
桐城文風昌盛,素有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近年來,桐城以創建中國“文學之鄉”為抓手,健全文學平臺及文學陣地,文學創作活動日益活躍,文學服務群眾工作基礎扎實,文學事業呈現蓬勃發展勢頭,成為安徽省第3個、全國第十四個中國“文學之鄉”。
圖為文藝節目演出現場。
頒獎典禮上,各界嘉賓欣賞了具有桐城文化特色的黃梅戲、民歌、舞蹈及情景劇等文藝節目。
圖為中國“文學之鄉”授牌儀式暨2018-2020年度《安徽文學》獎、第四屆桐城市文學藝術獎頒獎典禮現場。
《新華文摘》《長江文藝》《小說月報原創版》《散文選刊》《山東文學》《青春》《雨花》《綠洲》等刊物主編,全省各市作協主席及重點作家,我市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參加上述活動。(金潔 吳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