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聚焦“招大引強” 培育發展新動能
時間:2023-07-12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投資10億元的安徽啟泰新能源汽車金屬基MEMS壓敏芯片量產線和傳感器項目開工儀式現場。
近日,總投資20億元的桐城哲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回收利用及電源系統制造基地項目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今年,桐城市不斷創新招商引資工作舉措,聚焦重點區域,突出產業發展集群,以產業鏈招商為主攻方向,構建縣域產業發展新格局。1至5月份,全市實際利用省外資金58.85億元,新入省庫項目22個,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7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5個。
走實“內搭平臺,外聯老鄉”,全力保障“招大引強”
桐城走實“內搭平臺、外聯老鄉”招商路徑,充分發揮在外人才在招商領域的關鍵作用。
出臺《桐城市雙招雙引工作實施意見》《招商引資考核辦法》,明確工作做法,分解全年目標任務;修訂《駐外招商管理辦法》,進一步發揮駐外招商人員作用,推動外聯老鄉、招大引強工作提質增效。
立足新興產業鏈,開展鏈式招商。桐城梳理“兩新一醫”新興產業、歷史文化、生態資源、要素資源、平臺載體等優勢資源,匯總各類扶持政策,動態更新重點項目招引白皮書,推介各類項目載體平臺,招引一批高質量項目。
圖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高峰論壇暨產需對接會現場。
依托平臺借梯登高,促進大項目有效對接。桐城舉辦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高峰論壇暨產需對接會,一舉簽約產需對接項目4個、資本項目4個、招商項目8個,累計投資額達102億元;舉辦中國·桐城綠色包裝產業產需對接會、中鼎(桐城)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論壇等產需對接會,組織12家企業參加宜商大會,成功簽約投資20億元的年產10兆瓦高效太陽能組件項目、投資18億元的年產6萬噸磷酸錳鐵鋰電池正極材料產業化項目、投資1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金屬基MEMS壓敏芯片量產線和傳感器項目、投資10億元的年產300萬只毫米波雷達、300萬套車載攝像頭模組項目。
明確發展方向,圍繞產業“招大引強”
桐城積極發展“兩新一醫”新興產業,提升綠色包裝、裝備制造、生態家紡等傳統產業,努力招大商、招好商、招對商,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圍繞“兩新一醫”新興產業,依托國軒新能源、中建材、中核桐源等重點企業,搶抓政策、市場機遇,找準行業頭部企業開展招引,不斷提升新興產業集聚度,成功引進合眾汽車、啟泰傳感器、榮徽科技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的強鏈企業以及中建材新能源、中玻控股等光伏新能源產業的頭部企業,依托中核集團優勢,招引穩定同位素產業相關項目。
圖為誠宇包裝項目簽約儀式現場。
圍繞塑料包裝等傳統優勢產業,積極招引產業上下游企業,不斷延長、壯大產業鏈條,引進了曙光集團、誠宇包裝、伍洲包裝等綠色包裝產業重點企業。
全方位對接先發地區優質企業,建立目標企業信息庫,點對點向科干招商組發布目標企業信息,共梳理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上市企業157家、光伏新能源上市企業58家及其他行業上市企業,市領導帶隊開展招商80余次、考察相關企業140余家。
創新招引方法,轉變思路“招大引強”
桐城緊扣發展時勢,創新招商引資理念、思路和方式,營造“上下同欲”的招商氛圍。
推進駐外招商。桐城成立14個科干招商組,發揮招商組在駐地的線索挖掘和項目跟進優勢,落實從收集項目線索到落地投產的全流程跟蹤服務;把握重點,聚焦“產業提級”“創新提能”,立足桐城現有優勢主導產業,圍繞安徽十大新興產業,精準引進關鍵環節、核心企業、上下游配套產業,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推進以商招商。桐城以金田、金科、攀登、永生、匯通等一批鏈上龍頭企業發展為抓手,利用龍頭企業供應商大會、高端展會等平臺,強化招商力度,實施產業鏈集聚化發展。美祥與中車、江蘇國茂與永生機械、中鼎與匯通等合作項目都是“以商招商”結下的碩果。
推進基金招商。桐城遵循政府引導與分散投資的原則,以政府基金為引領,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聚焦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光伏新能源、醫工醫藥防護大健康、綠色包裝等重點產業鏈項目,借助基金公司優質資源和杠桿效應,幫助各類創新項目和重大戰略新項目落地。目前已借助十月、西部、弘毅、辰峰等基金,對金田、力翔、大河、賽貝爾等項目提供投資支持。
圖為中國·桐城首屆富鋅產業發展論壇暨桐城鋅米白皮書發布會現場。
推進資源招商。桐城利用區位、資源、交通等綜合優勢,對農業、旅游等資源、市場需求及投資環境進行分析,制定招商和開發計劃,尋找一批較有潛力的項目。今年已舉辦中國·桐城首屆富鋅產業發展論壇暨桐城鋅米白皮書發布會,深度謀劃桐城富鋅產業發展,利用富鋅農業資源,積極招引食品精深加工、銷售等方面的企業,提升產業附加值、競爭力,促進三產融合。
強化落地支持,精細服務“招大引強”
桐城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重要工程,把招商引資的熱情延伸到項目招引落地全過程。
搭建“5+1+N”項目推進平臺,對項目進行線上管理。通過壓實“5”個固定單位、“1”個屬地政府(含各鎮街道、經開區、雙新產業園)、“N”個行業主管部門、審批及要素保障部門的責任,加強項目全流程管控。從簽約、注冊、審批、開工、建設、納統、竣工、達產、入規各流程對產業項目進行管理。
提供項目全周期管理服務。桐城對所有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的項目,實行“全過程、清單式、節點化”管理,由市招商中心的專班“一對一”跟進服務,全程參與、調度項目的研判、談判、簽約、開工、投產、入統、入規,實行全周期管理服務。
優化“代辦幫辦”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桐城設立代辦員制度,為項目推進提供全覆蓋、全方位的“媽媽式”服務。企業所需的審批手續、材料可由代辦員一手包辦,推動項目更快投產。
圖為重點項目“直通車”為企服務現場。
強化要素保障。桐城成立重大項目服務專班,建立重點企業“白名單”制度,聚焦人才、土地、勞動力、資本等要素,落實“一企一策”,有效解決桐城國軒、中建材等企業用工需求1096人;落實“文都英才”“桐商服務卡”等招才引智政策,為外來客商、回鄉創業的桐城籍高層次人才落戶、就醫、子女入學等提供“綠色通道”。
提供重點項目“直通車”服務。桐城加強已簽約項目的督核工作,推進簽約項目服務“直通車”落地,在企業開辦、證照辦理、政策咨詢等方面,建立免費委托、雙線受理、全程代辦、便捷高效的為企服務工作機制;常態開展入企送政策、送服務活動,針對企業提出的問題,現場解答,確保以最少材料、最短時間、最簡環節完成審批,讓投資人少跑路甚至一次不用跑,保證投資項目的進度和質量。(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