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
范崗鎮:活用“六尺巷” “崇禮尚和”風行
時間:2023-08-10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農村經濟發展,帶動了農村建房市場的繁榮。群眾在建房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利益糾紛,范崗鎮注重弘揚六尺巷所蘊含的“和諧、禮讓”精神,巧用六尺巷調解工作法,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在群眾心中筑起崇禮尚和的“六尺巷”,維護了一方和諧穩定。
該鎮新西村人丁某從事建筑業多年,2012年為章某自建房提供施工勞務,章某的房子建成后,尚欠丁某錢款41000元一直未付。丁某多次催討未果,遂訴至桐城法院范崗法庭。案件受理后,法官及時聯系了雙方當事人調解,因雙方分歧較大,調解未成。案件如期開庭,庭審時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今年6月19日,為妥善化解矛盾,法官持續發力,運用六尺巷調解工作法,用淺顯易懂的話語向雙方釋法明理,從鄉土人情、換位思考、誠信做人、互諒互讓等角度,與當事人拉家常、擺道理,最終雙方當事人各自退讓,達成和解,被告章某當即給付丁某20000元,余款分期給付。至此,這起農村建房施工合同糾紛案得以順利化解。
在該鎮合安村,李某全與王某祥是“關系一直很好”的近鄰。因為王某祥家建廠房,李某全的母親說王家占用了其宅基地,后經合安村委會及相關部門查證,王家廠房并未占用李家宅基地。因為此事兩家不再和睦,今年因為出水問題,兩家矛盾激化,村委會干部多次調解未果。今年6月21日,合安村人民調解委員會邀請范崗派出所、范崗鎮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共同上門調解。面對雙方當事人,調解員引用六尺巷典故,借古喻今,說法析理。雙方當事人對標桐城先賢,互諒互讓,達成和解。
“鄰里矛盾雖小,卻常常不易化解,一旦處理不好,隔壁鄰墻勢必如同水火,會再次發生矛盾。”在基層工作多年的范崗法庭庭長劉峰說,“調處群眾之間的矛盾糾紛,我們若僅僅講法律條文,難免會顯得刻板,群眾也難以理解。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用好六尺巷調解工作法,講故事、講法、講理、講情,更容易解開群眾的心結,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今年以來,該鎮鎮村干部、調解員、“五老”人員巧用六尺巷調解工作法,已成功化解多起群眾之間的矛盾糾紛,真正達到了春風化雨、息事寧人的效果。下一步,該鎮將推深做實六尺巷調解工作法,賦能基層治理,共建和諧文明鄉村。(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