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對標先行“試點” 提升基層防汛抗旱應急能力
時間:2023-08-14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為進一步提升基層防汛抗旱應急能力,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水平,今年以來,桐城市按照“水庫、河流、圩口”三類防御重點,選取青草、范崗、金神、雙港四個鎮先行試點,在全市分批推進基層防汛抗旱應急能力標準化建設。
強化責任落實,提升執行力
試點期間,4個試點鎮全面完善了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各村成立防汛抗旱小組,構建起上下貫通、政令暢通、高效協同的防汛抗旱指揮體系。各鎮防汛抗旱指揮部結合現有社會治理體系,在79個村劃分防汛責任網格,明確責任人,完善值班值守等各項工作制度;建立市領導包鎮、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組、黨員干部包戶到人的工作責任制,明確每一名包保責任人及其包保具體職責,金神鎮還總結水旱災害防御歷史經驗,針對轄區內重要圩口、河流和涵閘泵站設立了5個分指揮部,在分指揮部下再次細分區域,明確各段責任人,繪制防汛責任人一覽表,做到責任網格全面覆蓋、“重點部位、薄弱環節”重兵把守。
強化風險隱患排查,提升識別力
防汛期間,桐城水利、自然資源和規劃、住建等部門成立工作專班,對各鎮防汛防洪風險隱患點進行大梳理、大排查,逐一研判,明確風險等級和影響范圍,制定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方案,繪制風險影響區域分布表、風險等級分類管控清單、隱患排查整改清單,今年共排查治理風險隱患點8個,應急預案確定需轉移人員13016人,做到隱患排查無遺漏、風險管控有方案。截至目前,桐城已完成5個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4個地質災害隱患點搬遷避讓、5個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勘查設計、3個地質災害隱患點排危除險項目省級補助申報,全市4處在建水利工程全面落實安全度汛措施。
強化預警響應聯動,提升管控力
4個試點鎮所轄村均設立了關聯雨量站,完善了微信、短信、電話、廣播等預警發布渠道,確保重要預警信息、工作指令能夠第一時間傳遞到鎮、村、網格防汛責任人。各村配備了手搖報警器、銅鑼、口哨等預警設備。各鎮、村明確了預警信息員,各鎮明確了受威脅人員轉移條件,建立了人員轉移保障制度。各鎮、村同步落實汛期日常巡查和應急巡查制度,建立重點部位“關停撤”機制。今年入汛以來,桐城已遭遇5輪強降雨,桐城市防指分別于5月27日和7月28日兩次啟動四級應急響應,共轉移人口144戶436人。
強化應急要素支撐,提升保障力
和試點鎮一樣,各鎮(街道)分別組建50至120人的應急隊伍,各村組建15至40人的應急隊伍。各鎮、村分別建立50至80平方米、15至38平方米的防汛物資倉庫,按要求儲備防汛抗旱物資。各鎮規劃100至3000人的避災安置中心,各村按安置人數不少于50人的要求規劃村級避災安置點。4個試點鎮共規劃7個避災安置中心,可安置人員5900余人,79個村共規劃了50個避災安置點,可安置人員8000余人,有效保障了緊急情況下避險所需。結合水旱災害防御歷史經驗,全市修訂完善了鎮級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并繪制暴雨洪澇風險圖59張,細化應急保障。
強化人民防線基礎,提升共治力
桐城著力提升群眾防災減災意識和應急避險、自救互救能力。今年以來,4個試點鎮組織開展防汛抗旱技能培訓475人次,防汛抗旱宣傳投入人力約600人次,普及暴雨、洪澇災害避險等知識,提高群眾遇到自然災害時“知避險、會避險、能避險”的能力,筑牢防災減災人民防線。桐城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還邀請了專家來桐授課,圍繞基層防汛抗旱應急能力標準化建設、鎮級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編制等內容培訓防汛抗旱工作業務骨干,幫助各鎮(街道)做好防汛抗旱應急能力標準化建設。(汪超 鮑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