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 > 弘揚“六尺巷”精神 優化基層治理
龍眠街道沿河社區:調解促成共識 “眾籌”提升“安居”
時間:2023-08-16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樓頂滲水,住戶遭殃。重做樓頂防水,錢從哪里來?分攤到戶的矛盾怎么解決?龍眠街道沿河社區巧用“六尺巷調解工作法”,引導沁園小區居民“眾籌”資金,及時穩妥解除了群眾的煩心事。
今年初,沿河社區沁園小區住在頂樓的業主再次反映:樓頂滲水,無法安居,需要社區出面解決。該小區是原縣化肥廠的員工宿舍區,由于樓體年久老化,樓頂漏水點陸續出現,此前多次小修小補,但問題一直未得到根治。社區干部到現場了解情況后,和小區居民達成一致意見:立即重做樓頂防水,因施工費用比較高,由所在樓棟的業主共同分擔。
在籌集樓頂防水工程資金時,小區部分居民打起了“小算盤”。1到4樓的業主屋頂漏水情況較輕,不愿和5、6樓的業主一起分攤費用。業主之間的矛盾,可能導致樓頂防水工程擱淺。為解決資金歸集問題,社區干部把不愿集資的業主們請到“安心工作室”,面對面座談調解。調解過程中,社區干部引導大家“思前想后”:從30年前分房到戶時算起,底層住戶就享有不少便利,沒有爬樓之苦;樓頂滲水看似影響頂樓的住戶,長遠來看,危及整個樓體的安全。大家不能在乎眼前個人小利,對安全隱患熟視無睹。同時,社區干部搬出六尺巷典故,讓大家學學老宰相張英,各讓一步,共同擔責,盡快完成樓頂防水工程,實現安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之后,不愿集資的業主們放下執念,同意分攤施工費用。
隨后,沿河社區發動住在沁園小區的黨員挨家挨戶上門收取分攤的資金,動員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業主帶頭出資,社區還拿去部分資金予以兜底,快速湊齊了工程施工資金。在社區干部、小區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入梅前,沁園小區樓頂防水工程順利完成,住戶們的煩心事也徹底解決了。(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