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固步自封”,布“開放共贏”之局
—— 三談“六破六立”推動思想大解放
時間:2023-08-19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世界,能給各國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給人類帶來更繁榮的未來?!薄拔覀円莶⑿?,共同擴大開放融合?!绷暯街飨诮鸫u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上發表的主旨演講,鮮明提出了把握時代潮流、締造光明未來的四點主張,為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正確指引。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漢唐時期“萬國來朝”的興盛氣象、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當代中國的復興與繁榮,無不證明:開放則興,封閉則衰;包容必促進團結合作,排斥則散失圖強共贏機遇!我們要破除“固步自封”觀念,樹立“開放包容”意識,著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塑新競爭優勢。
對于桐城而言,我們曾經和正在收獲開放包容、合作共贏帶來的碩果。20世紀80年代初,我們為“推銷員”平反正名,弘揚創業者鍛造的“四千四萬”精神,民營經濟發展在全省拔尖、全國聞名;今天,我們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內搭平臺,外聯老鄉”,引進了中建材、國軒高科等一批央企、上市公司在桐投資大項目、好項目,發展新動能日益強勁。
對標滬蘇浙,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思想解放的深度上、在開放包容的意識上、在消除貿易、投資和技術壁壘的實舉上,我們依然存在較大差距,突出表現在:少數黨員干部坐井觀天甚至妄自菲薄,看不清桐城發展的優勢和機遇,片面地認為桐城發展慢是“大城市虹吸效應”使然,進不了“全省十強”情有可原甚至理所當然;找不準桐城開辟新賽道、增強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新優勢的路徑,要么“躺平”度日,要么東施效顰,要么半途而廢;少數企業主沉迷于辦“家族企業”,滿足于“一畝三分地”的小市場,構筑“小院高墻”,排斥人才引進、抱團共贏……長此以往,桐城怎能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抓住開放共贏、創新共建、協調共進、綠色共保、民生共享的新機遇?怎能在改革創新、產業承接、對標合作等領域展現桐城作為?怎能在雙招雙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上取得新成就?
破除“固步自封”觀念,樹立“開放包容”意識,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強化系統思維,既要“操其要于上”,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又要“分其詳于下”,把握工作重點。我們要始終圍繞工業立市強市,統籌謀劃城鄉、城際、全域一體化發展舉措,精準招商,精準承接,盯緊項目,在鞏固提升塑料包裝、印刷制蓋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把更多的資源用來發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光伏新材料、醫用穩定同位素等新興產業,打造一批超百億產業集群;發揮富鋅資源優勢,做大做精“土特產”,打造一批“皖美農品”桐城品牌;倍加珍惜生態、文化資源,學好用好浙江“千萬工程”的精髓,呼應城市居民對綠色生態生活的追求,抓住“逆城市化”的新機遇,做足“文化”和“山水”文章,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發展全域旅游,持續打造長三角城市的“后花園”;要錨定建設國家級創新型縣(市)目標,依托各類科創平臺,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健全科技資源共享與成果轉化機制,真正把創新落到產業上、把重點落到轉化上;要建強企業家隊伍,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讓創新和智慧充分涌流,持續掀起創業創新創造浪潮;要持續深化商品、服務、資金、人才等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規則、規制、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強桐城與滬蘇浙城市的對接合作,以一流的營商環境,提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文化旅游、鄉村振興等領域的合作效果,為桐城高質量發展增智聚力賦能。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當今世界,開放包容、互利共贏已是人間正道。我們要敞開大門謀發展、張開懷抱促合作,共同把發展的蛋糕做大、把共享的機制做實、把合作的方式做活,全面對標滬蘇浙,構建發展新格局,始終走在前,矢志創一流,攜手開創桐城更加光明美好的發展前景?。ㄍ┏侨诿皆u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