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汽”桐城 享“配”全球
——桐城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跑出發展“加速度”
時間:2023-09-20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桐城國軒新能源項目簽約儀式現場。
從凸輪軸、推力桿、橡膠配件等單個產品,到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桐城搶抓風口,迅速搶灘,跑出了產業發展“加速度”,先后獲“安徽省制造業發展綜合10強縣(市)”“制造業發展增速10快縣(市)”“安徽省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集群縣(市)”,現有汽車零部件企業50多家,其中規上企業22家,2022年汽車零部件總產值近60億元。
“小巨人”領跑大產業
圖為微威公司“揭榜掛帥”安徽省汽車動力總成主動懸置電子控制技術及產業化攻關任務對接會現場。
小部件,大產業。在桐城,匯通、微威、金億等一批“小而強”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奮楫勇進。
微威公司深耕橡膠制品行業40年來,先后獲批組建“安徽省汽車減震橡膠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發機構。公司董事長李斌商常年一身工裝,跑車間,跑高校,跑實驗室,借力借智,柔性引進合肥工業大學李志遠教授主導微威新產品研發。9年來,李志遠團隊先后研發出高阻尼復合隔聲板產品、國內首臺彈性材料動剛度測試儀,參與減震降噪技術領域多個國家行業標準制定。其中,隔聲板產品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填補安徽省同類產品空白。去年8月,微威公司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目前,該公司成功“揭榜掛帥”安徽省汽車動力總成主動懸置電子控制技術及產業化攻關任務。
匯通公司是從小作坊起步的。2002年,從事銷售的徐應權看準國內汽車工業發展的巨大市場,轉身辦公司,瞄準“國際一流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定位,迅速做大。2006年,匯通入駐桐城經開區,圍繞汽車“底盤”系統開展研發,推力桿填補國內同類產品空白。2018年,匯通引進德國智能化生產線,先后研發出穩定桿、空氣懸架、免維護輪轂等幾十個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關鍵零部件產品,填補國內同類產品空白并替代進口產品,加速了國內商用車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進程,成為全國重要的汽車底盤懸架系統零部件企業。目前,匯通推力桿總成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9.6%,穩居全國第一;相關汽車部件通過德國戴姆勒、荷蘭達夫、大眾斯堪尼亞等全球知名車企的“全球供應商”資格認定。該公司先后榮獲“省創新型試點企業”“2019世界制造業大會企業成長之星” 、首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金億高耐磨粉末冶金氣門座圈被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氣門導管具備國際對標能力,國內市場占有率達10%。同博專用車獲工信部生產資質許可,正與福田雷薩共同開展專用車的研發。
多年來,桐城一批本土民營企業家既專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又致力登高望遠,勇于“攀龍附鳳”,為“桐城造”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夯實了根基。
“新賽道”延“鏈”壯“群”
圖為桐城國軒新能源公司廠區鳥瞰。
2022年8月8日,對于桐城市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當天,總投資200億元的桐城國軒年產40GWh動力電池項目一期投產,標志著桐城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沖上了新賽道。該項目產品定向出口美、印等國,配套國際一流車企。項目全面投產后,年產值可達400億元。目前,項目一期10GWh產能全面釋放,二期30GWh項目預計年底部分投產。
國軒項目是桐城“內搭平臺、外聯老鄉”招商引資的重大成果,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用時8個月,創造了重大項目建設新速度,為桐城推進項目建設提供了新經驗,也為桐城拼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賽道點燃“第一把火”。
圖為桐城國軒新能源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一角。
近年來,桐城推進“雙招雙引”,視招商引資為“一號工程”。圍繞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開展專業招商、靶向招商。除桐城國軒新能源之外,桐城還引育了合眾汽車、啟泰傳感器、榮徽科技、中鼎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及厚鼎能源、智森科技、聯創電子、力翔科技等10余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額近300億元。一批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鏈主”企業加速落地,現已形成涵蓋汽車推力桿、穩定桿、空氣懸架系統、免維護輪邊系統、汽車電驅、汽車傳感器、車載攝像頭模組、電器線圈、電機電器配件、橡膠制品、蓄電池組件等較為完備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體系。同時,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桐城加大研發平臺建設,共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省級以上研發平臺14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創新實驗室正在建設中。短短幾年間,全市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獲得發明專利67件,研發省工業精品2件、新產品26件,持有2件中國馳名商標,培育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省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1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
今年1至7月,桐城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1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6個,實際利用省外資金76.85億元。
下一步,桐城將繼續實施“龍頭領航”工程,制定重點培育企業清單,培育一批汽車零部件“群主”企業、汽車零部件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
“滿意辦”聚勢賦能
圖為中鼎(桐城)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論壇項目簽約儀式現場。
2022年9月27日,中鼎(桐城)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論壇在桐舉行。國內80多家汽配企業代表和專家歡聚一堂,共同探討汽車零配件材料及技術發展前景。
如果說,這次論壇是企業亮出“向未來”姿態,那么,后來一系列平臺的搭建,則是桐城市委市政府和汽車零部件企業一起“創未來”的關鍵實招。
今年以來,桐城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中“大事喜事”應接不暇,桐城為企業量身舉辦了多場活動:舉辦汽車零部件產需對接會,12家企業有備而來,呼朋引伴,8家整車生產企業現場簽約;舉辦桐城市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高峰論壇,行業大咖、知名專家及創維汽車、合眾新能源汽車、全柴集團、蔚來汽車、奇瑞新能源汽車、江淮汽車等汽車零部件產業上下游企業代表百余人來桐“啟智潤心”,現場簽約各類項目16個,累計投資額102億元;啟動智匯文都?博士服務團“奔桐”計劃,5年內面向省內外高校、科研機構聘請100名桐城籍博士到企業掛職科技副總,首批邀請數十名教授走進企業解難題,7位教授獲授“科技副總”聘書;成立桐城市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鏈黨委,以組織力牽引產業鏈、以黨建鏈帶動服務鏈,合力同心,同向同行,為發展聚勢賦能;推行“代辦員”制度,只要企業定了干,一切手續“政府幫辦”,對每一個招商引資項目確定一名代辦員,無償為企業代理承辦從項目立項到開工、投產等所需行政審批事項及各類手續。
圖為桐城市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高峰論壇暨產需對接會現場。
不僅干在實處,還給足政策。桐城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文都英才”工程,出臺“院士十條”,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3000萬元……“多層次支持體系、金字塔獎補體系、全鏈條服務體系”,促進產業與人才雙向奔赴。目前,桐城各企業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超400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已是桐城“十四五”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下一步,桐城將搶抓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基礎部件產業配套優勢,深度融入合肥,全面對接長三角,促進產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真正讓“桐城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走向世界、享“配”全球。(汪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