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欄目 > 創建國家和省級衛生(健康)市
“陽光心園”社區康復站投入運行
龍眠街道沿河社區:打造“家門口”的社區康復服務品牌
時間:2023-10-18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陽光心園”社區康復站運動康復區一角。
“自從社區有了康復站,我有空就來這里鍛煉。這里不僅環境好,訓練器材也多,專業服務能力強,真是太方便了!”在家門口享受康復訓練的楊陽提到“陽光心園”社區康復站,贊不絕口。
今年9月底,龍眠街道沿河社區的“陽光心園”社區康復站投入運行,為楊陽這樣的康復服務對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能力提供了極大方便,面向精神障礙患者的社區康復服務自此在沿河社區落地生根。
建好社區康復服務陣地。在市民政局、龍眠街道的支持下,“陽光心園”社區康復站設置兩個服務區域,一個是改造升級后占地300平方米的“五心驛站”,作為文化活動區,促進康復對象與社區成員之間的溝通和融合;另一個是設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占地90平方米的運動康復區,配備專業服務隊伍,通過專業康復設備、專業人士指導,方便康復對象參加康復訓練。目前,“陽光心園”社區康復站兼具來訪接待、心理咨詢、康復訓練等功能,為康復對象提供專業化、規范化服務。
滿足康復對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沿河社區通過“電話+入戶”走訪,與患者及其家屬充分溝通,掌握服務對象的病情和實際需求,按需制定個性化服務方案,著力打造“家門口”的社區康復服務品牌。經前期走訪調查,沿河社區目前登記在冊的康復服務對象共293人,街道民政辦及社區工作人員、社區醫護人員、社區志愿者等方面力量已因人施策,落實上門探視、送醫送藥、心理慰藉等服務。
提升康復對象的康復效果。該社區注重居家康復和社區康復相結合,為康復對象家庭提供生活技能訓練、社交能力訓練、運動康復訓練、家庭支持訓練、個體預防復發訓練、個體心理治療等多元化服務。目前,“陽光心園”社區康復站已服務患者50人次,在社區康復醫師和社工的指導下,眾多康復對象達到“病情穩定、能力提升、回歸家庭和社會”的康復效果。(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