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欄目 > 奮進振興路 當好“排頭兵”
大關鎮:深度融合“農文旅” 打造全域旅游新亮點
時間:2023-10-31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深秋時節,大關鎮迎來一年中的“高光時節”。在明月灣農文旅產業園,游客們沉浸式體驗恬靜的田園生活,感受著傳統農耕文明與現代智慧農業的碰撞;青龍灣生態園的30余畝獼猴桃迎來大豐收,滿枝圓潤飽滿的果實,讓大量游客聞香而來……
近年來,大關鎮圍繞環境“美”、文化“興”、產業“旺”,多措并舉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深度挖掘鄉村價值,不斷拓寬鄉村振興路徑。
構建精品線路,打造鄉村旅游觀光勝地。該鎮在整治提升人居環境過程中,不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打造小公園、微景觀,實施鄉村旅游項目“微改造、精提升”,同時深入挖掘非遺、農耕、民俗等各類特色文化資源,結合自然風光、名勝古跡、特色產品等各類特色資源,把產業與景點、文化整合起來,構建鄉村游“精品線路”。該鎮以15個村交通網為軸線,以北峽關古戰場、古洞巖、歐家嶺起義舊址等名勝古跡和金沖瀑布、紅旗峰、篤山等自然景點為核心,將景點“串珠成線、連線成片”,持續打造鄉村旅游觀光勝地,讓農文旅更有看頭。順應自駕游、周邊游發展趨勢,抓住時點熱點,持續打造有質量、有流量的網紅景點,豐富鄉村功能模塊,將鄉村打造成集農業生產、民俗體驗、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身的綜合服務體。明月灣農文旅產業園、青龍灣文化園運營狀況良好,歐家嶺起義事跡陳列館已于今年8月對外開放。今年截至10月中旬,鎮域內各大景點、網紅打卡點共接待市內外游客2萬余人。
豐富旅游業態,擦亮農文旅融合“底色”。該鎮深度挖掘桐城歌、大關水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人文底蘊,塑造富有文化記憶、地域特色、民俗烙印的印象鄉村;突出優、精、特、美,打造“文化故事+綠水青山+循環農業+觀光體驗+生態康養”的生態旅游線路,吸引游客深度游,體驗鄉村慢生活,豐富鄉村旅游業態,提升鄉村旅游的附加值;充分激活農耕文化、非遺等領域的人才資源,讓更多的民間能人走到臺前、更多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呈現,將文化底蘊轉化為品牌標識,探索“產品變品牌、品牌換效益、效益促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舉辦各類文化旅游節、農民豐收節等節會慶展活動,多渠道對外宣介鄉村旅游資源,提升大關鎮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鄉村旅游提質增效。
促進多元發展,完善鄉村旅游產業鏈。該鎮緊隨消費升級的趨勢,挖掘鄉村潛力,培育鄉村旅游創意產品,完善鄉村旅游產業鏈。著力培育鄉村旅游帶頭人,支持農民利用自有資產發展休閑農業旅游等相關產業,采用“村+企業+農戶”發展模式,將民俗文化、鄉村特產轉化成為原汁原味的鄉村旅游產品。該鎮推進何畈村禾興家庭農場的茅草堰牌香米、麻山村大成油茶合作社的純天然茶油、明月灣家庭農場的無公害果蔬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化開發,將農特產品與文化創意有機結合,增加旅游消費新產品的供給能力,激活鄉村旅游的消費潛力。同時,該鎮還探索“景區帶村”“能人帶戶”“農戶+合作社+家庭農場+公司”等聯動發展模式,帶動農民增收,提升鄉村旅游創富能力。
如今的大關鄉村,路更寬了,環境更美了,農民的腰包鼓了,發展的底氣更足了,一幅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圖景正在由“大寫意”變成“工筆畫”。 (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