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 > 呼應民生關切 辦好民生實事
翻身社區七里香溪黨群服務站:辦好“為民事” 暖和“萬家心”
時間:2023-12-14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今年以來,文昌街道翻身社區以七里香溪黨群服務站建設為突破口,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按照布局體系化、功能綜合化、信息集成化的要求,推動各類服務資源向黨群服務站匯聚,辦好“為民事”,暖和“千家心。”
七里香溪黨群服務站總面積達300余平方米,一層為“全齡段”共享空間,二層為“睦鄰會客廳”,助推紅色業委會、紅色物業、小區黨支部開展文化休閑、便民服務、宣傳教育、主題黨日等活動;按照“開放、共享、集約”的使用理念,設有“共享服務”、“共享時光”、“共享快樂”、“共享生活”功能區域模塊,完善小區“托老托幼一體化”公共服務,助力“老有所養、幼有所育”。
突出一個“近”字,彰顯“鄰”的優勢。該黨群服務站集學習、交流、服務、活動、議事等功能于一體,建立健全居民自治機制、民主協商機制,把服務延伸到小區、資源下沉到一線,成為基層黨建新地標。網格員每天通過入戶、電話走訪、對接物業等方式,在“文都e家”手機端登記居民需求,同時根據社區推行的七彩網格,對小區的黨員中心戶、獨居老人、高齡老人、留守兒童、學子人才、文明信用家庭、特殊家庭七類家庭進行顏色區分、不落一人,就近提供按需服務。
突出一個“親”字,凸顯“鄰”的功能。該黨群服務站建立一本分類臺賬、一份服務清單、一本走訪日志,精準化服務獨居老人,并為其免費辦理活體探測器和SOS緊急按鈕,實現一鍵后臺響應,做到“人在網格(小區)走,事在網格(小區)辦”,幫助社區、物業、小區黨支部和網格員在網格(小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實現服務居民“零距離”。
突出一個“實”字,提升“鄰”的效能。該黨群服務站集聚一批責任心強、能干實事的黨員和群眾,組織黨員、業委會成員主動“亮身份”,隨時受理居民辦理社會事務的咨詢和需求;將小區劃分為七個責任區,由七名黨員和業委會成員“兩兩結對”認領責任區,常態開展“小區環境看一看、鄰里有難幫一幫、矛盾糾紛勸一勸、不文明行為管一管”活動,落實鄰里互助互幫,提升為民服務成效。
突出一個“和”字,豐富“鄰”的內涵。該黨群服務站將黨員、黨組織、社會組織、志愿者、“兩代表一委員”、駐區單位等“共同的手”都聯合到這一“有形的陣地”來,推動社區、小區黨支部、業委會和紅色物業四方力量下沉到居民身邊,利用“睦鄰會客廳”平臺,運用“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5+N”小區事務綜合調處機制,創新開展“夜話物業”活動,在面對面、拉家常、聽實情、解心結中化解鄰里糾紛、家庭矛盾,把問題解決在萌芽階段,促進鄰里和睦、家庭和美、小區和諧。
七里香溪黨群服務站自運行以來,已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50余場次;社區兩委干部、網格員等共計入戶走訪1000余次,上門服務100余次,為群眾辦實事10件;收集居民各類意見建議12條,排查化解矛盾糾紛30多件,發現并解決群眾訴求50多件。(夏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