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建設縣域醫療次中心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質效
時間:2023-12-26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立足地形地域等實際情況,著力打造新渡、大關一南一北兩個“縣域醫療次中心”,有力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分級診療落實,讓基層群眾就近獲得更加優質高效的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加強基礎建設,繪制發展藍圖。新渡鎮衛生院于2021年通過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2023年11月通過社區醫院創建,現已申請用地6052.7平方米(約9.1畝),總規劃建筑面積6680平方米,設置床位100張及手術室、中心供氧、病區,項目預估總投資約4990萬元。大關中心衛生院地處我市北大門,2023年籌措資金200萬元新建公共衛生服務大樓一幢,12月底投入使用;投入80余萬元改造門診手術室、配藥室和口腔科等醫技科室。結合醫院實際,按照門診樓、公衛樓、醫技樓、專科樓、住院樓“五樓”一體化“S”形布局,著力打造一院兩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康復中心),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中長期發展規劃。
加強設備配置,提升服務水平。2023年,市衛生健康委爭取項目資金902萬元,全部用于基層醫療機構設備的更新配置,新渡鎮衛生院醫療次中心采購CT一臺、新配1輛救護車和呼吸機、除顫儀等急救設備;大關中心衛生院次中心對口腔科牙椅、牙科診療器械、彩超、生化分析儀等醫療設備進行更新,基本能滿足轄區群眾的就醫需求。
加強人才培育,提高診療能力。市衛生健康委通過公開招聘、綠色通道、三支一扶等途徑為基層醫療機構引進技術型人才。暢通醫共體幫扶機制,采取“送出去+請進來”和專家定期坐診“傳幫帶”等多種形式,提升基層醫療機構醫技人才綜合素質。近三年,新渡鎮衛生院引進專業技術人員8名;大關中心衛生院引進專業技術人員6名,其中口腔專業人員2名,人才隊伍機構逐步優化,基層診療能力不斷提升。
加強專科建設,提供特色服務。2個醫療次中心作為縣級醫院綜合醫療服務的補充,承擔轄區及周邊鄉鎮的綜合醫療服務和院前急救職責,醫療服務水平力爭達到二級綜合醫院服務水平。新渡鎮衛生院醫療次中心急救站將于12月底投入運行,婦科、眼科、中醫科特色明顯;大關中心衛生院婦科、口腔科優勢明顯,精神衛生中心和慢病康復中心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中。
加強政策保障,滿足就醫需求。推進2個醫療次中心慢性病按人頭付費和日間病床按病種付費試點改革工作,開展門診統籌報銷,推行大病保險制度,有效緩解群眾就醫負擔,積極引導患者基層就醫。推進醫共體中心藥房和智慧中藥房建設,規范統一藥品目錄管理,保障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放心藥、平價藥。利用醫共體建設開展對口幫扶,落實“基層首診、急慢分治、雙向轉診、上下聯動”分級診療機制,開展縣域外就診病人分級分類隨訪、醫改和醫保知識宣傳、慢性病和康復期病人健康管理等綜合措施。2023年,新渡門診量72000余人,業務收入685萬元,同比2022年增長15%;大關鎮中心衛生院年門診量44398人,業務收入達417.69萬元,同比增長24.6%。(張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