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專欄 > 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
龍眠街道:問民需解民憂 “需求清單”變“滿意答卷”
時間:2023-12-27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圖為社區工作人員和小區黨支部的黨員代表們共同商議小區管理事項。
自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龍眠街道堅持以為民辦實事為目標、以提升群眾滿意度為導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將“需求清單”轉化為“滿意答卷”。
近日,在沁園小區居民家中,沿河社區工作人員和小區黨支部的黨員代表們坐在一起,商議近期小區管理的大小事。沁園小區建于2003年,屬于無物業管理小區,由于樓體年久老化,問題頻出。為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黨員代表們主動帶頭分攤維修費用,還當起了“協調員”,匯集民意、解疑釋惑,解決各類大小問題。
沁園小區黨支部書記董天明告訴記者,今年在屋頂漏水問題上,沁園小區在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居民自籌資金,共同解決了這一最大的疑難問題。
沿河社區位于老城區,老舊小區管理是社區治理中的最大難題。今年以來,社區黨委突出黨建引領,從“誰來管、管什么、怎么管”入手,著力推行“紅色小院”居民自治工作,不斷創新社區治理新方式,探索解決城市老舊小區治理難題。如今的沁園小區庭院整潔、環境舒適,在居民自治管理下,展露新顏。
圖為黨員志愿者深入小區開展環境衛生清潔志愿服務活動。
沿河社區黨委書記汪朝霞介紹,社區黨委積極發揮黨員作用,激發居民自治熱情,讓小區從“無人問”到“共參與”,共同打造皖美紅色小院,有效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
近年來,伴隨著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停車難、充電難問題凸顯。在盛唐社區南山路安置點,一個約150平方米的嶄新鋼結構停車棚已搭建完成,并配套了便民充電樁,解決了小區100余戶居民的“充電擔憂”。這是盛唐社區黨總支與桐城市文昌幼教集團黨支部積極共建的有力探索,也是黨支部開展主題教育、為民辦實事的生動寫照。自從安裝了停車棚和充電樁,小區居民們充電方便了,車子也不用放在外面風吹日曬,大家對此項便民之舉贊不絕口。
圖為盛唐社區南山路安置點新安裝的鋼結構充電停車棚。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龍眠街道主動問需于民,傾聽群眾呼聲,掌握真實情況,并形成“問題清單”和“需求清單”,多方聯動、集中攻堅,確保事事有著落。截至目前,該街道共梳理匯總存在的問題62個,制定整改措施121條,完成整改銷號36個。
龍眠街道黨工委組織委員姜友權說:“ 我們聚焦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用心用情用力加以解決,切實把主題教育成效體現到干事創業上來,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金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