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桐城新聞網 > > 專題欄目 > 奮進振興路 當好“排頭兵”
群眾的獲得感就是我們的幸福感
——龍眠街道龍眠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的駐村工作點滴
時間:2024-01-03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
我是一個從小在農村長大、多年受組織培養的“教書匠”,2021年6月受組織選派駐村。踏上龍眠街道龍眠村這塊終生難忘的土地時,我想起了一句詩:“讀書本意在元元”,同時捫心三問:“為什么駐村?駐村干什么?駐村結束時留下什么?”時光荏苒,轉眼間駐村工作已是第三個年頭,串串故事已為“三問”作答。
山村網絡信號強了
“方總你好!今年你不用親自來我家買茶葉,我快遞給你啊。”家住山腳下的種茶戶姚座克通過視頻電話,向客戶遠程銷售當年尚未賣出的桐城小花茶;“現在網絡真好,我拍個視頻在網上一發,就有人來聯系我買桃子。”汪店組的種桃戶許中來正制作著采摘桃子的視頻,上傳到抖音平臺。
如此喜人的變化,還得從我剛到龍眠村時說起。駐村第一件事,就是與隊員深入村民組走訪,盡快熟悉村情民情。我們在蜿蜒的山道上,正好遇到村民吳大姐舉著手機到處找信號。“手機信號時有時無,就是有,也很微弱。現在正是聯系桃子銷路的時候,電話卻打不出去,真是急死人!”村民們看到我這個駐村第一書記來了,都圍上來反映“手機信號弱,耽誤事”。
手機無信號,村民很郁悶,就是我們要辦的“最急的事”。于是,我帶著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成員先后上門邀請桐城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網絡運營商等單位技術人員到村勘察,商討解決方案。方案確定后,施工隊立馬開工,新建了1座信號基站,安裝網絡信號柜38臺,鋪設網線超過6000米,惠及群眾200余戶,全村的網絡信號質量大幅提高。
“雖然手機信號還不能時時滿格,但網絡信號強多了,這真方便了不少。”在城里務工的王春回家時感慨道。聽到群眾有了“獲得感”,我由衷地高興。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不僅要靠四通八達的“四好農村路”,還需要全覆蓋的信息高速路。有效彌合城鄉數字鴻溝,就能發展好農村電商、鄉村旅游,助力優質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共享。
迎難而上似猛虎
2022年農歷正月初六夜,天上飄起雪花。大家還沉浸在過年的氛圍里和春雪的喜悅中,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彭申虎看到氣象預警信息提醒,隨即做好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急準備。
次日,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天還沒亮,彭申虎便驅車往村里趕。一路雪景雖美,可他無心欣賞,想的是:一夜大雪,不知村民們一切是否安好?
進村道路積雪達15公分,無法行車,彭申虎將車停放在離村部還有2公里的路口,發揮其16年“兵哥哥”的虎勁特長,步行進村。6點半趕到村里后,便與村兩委成員一道,分組走訪村里的困難群眾;確認他們安全后,他加入黨員應急分隊,組織40余人上路掃雪除冰。至當日上午8時,全村80%的道路恢復暢通,極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工作起來“虎氣”滿滿的彭申虎,面對全村干群的夸獎,靦腆地說:“我是一名退役軍人,又是駐村工作隊的一員。大雪天,鄉親們尤其是結對幫扶的脫貧戶,他們更需要我,這正是咱駐村工作隊為民辦實事的時候,我能不來嗎?”聽了此言,我為駐村工作隊隊員們感到驕傲:在困難面前,他們個個如下山猛虎、無堅不摧!
“接單”服務收獲沉重的謝意
2023年初,在基層黨建工作中,我們著力推行黨小組網格化管理,把黨小組之家建在普通黨員家中,讓群眾從“幕后”走向“臺前”,讓“黨小組之家”成為基層黨組織加強自身建設的“微陣地”、黨群溝通的“聯系點”,以群眾“下單”、黨員群眾互相“接單”的模式做實為民服務。
當年夏天一個悶熱的傍晚,工作隊住地附近的獨居老人孫大娘找到我,說:“葛書記,我家沒電了。”我和工作隊副隊長急忙趕到她家,檢查了線路,發現跳閘原因,安全恢復通電,并講解了安全用電小常識,讓老人家安下心來。
回到住地做晚飯時,孫大娘又來了,手里還拿了些時蔬,讓我們晚上燒著吃,以示感謝。我說:“不用的,大娘!”可孫大娘說:“自己種的農家菜,不值錢,要是你們不收,我就不高興了!”難卻老人家一片心意,我們趕忙收下,連聲道謝。
吃晚飯時,我們品嘗著孫大娘送來的時蔬,心里很甜很暖,也感到肩上的責任很重:做了這么點小事,鄉親們就要感謝,我們該拿什么回報鄉親們對我們的好呢? (葛永生)